
记忆中的1956
“轰!”地一声响,伴随着大地的震颤。躺在床上午睡的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吵醒,还未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紧接着就“劈哩啪啦”的响了起来,伴随着空气中弥漫而来的粉尘硝烟的味道,不用说,是家对面的县政府的空地
<一>“轰!”地一声响,伴随着大地的震颤。躺在床上午睡的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吵醒,还未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紧接着就“劈哩啪啦”的响了起来,伴随着空气中弥漫而来的粉尘硝烟的味道,不用说,是家对面的县政府的空地上,有人点燃了烟花爆竹。
北方就是这样,到了寒假,那年味越来越浓了起来,即使还没有过年,广场上便聚集了许多小孩围在一起点炮仗,这里一“劈”那里一“啪”。县政府的空地上便给了这写孩子机会,光秃秃的枝桠孤独的耸立在花圃里,丝毫没有显示出冬日的颓废,太阳温暖又含蓄,不像南方的奔放又热情……想着这些,我不禁扯起嘴角。
哆哆嗦嗦下了床,穿上奶奶给我做的棉鞋,活动一下冻僵的四肢,艰难地呼吸着冷空气,被飘来的香味吸引到厨房,只见橱柜上摆满了一盘又一盘的年菜:鸡腿、猪蹄、臊子肉、鱼丸、牛肉丸、煮熟了剥了壳的鸡蛋……心里一阵高兴,这些可都是过年才吃得到的大菜啊,虽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吃什么都可以买得到,可是只有过年才可以这么齐全。偷偷拿手指蘸了一下豆瓣酱,吮在嘴里,又怕被奶奶发现,溜出厨房,不料地板太湿滑,刚出厨房,脚底不知踩了什么东西,身子往后一倾,后脑勺亲吻大地,一阵剧痛感袭来,紧接着眼前滑入一片黑暗……
<二>
“痛……好痛……好冷……”我哆嗦着蜷起身子,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胃一阵痉挛,饥餓感传来,我更拥紧了自己的身子,脑袋也嗡嗡响,牙齿咯咯打战。我努力睁开眼,看着眼前景象,心一阵凉,我竟然躺在地上,身上肮脏不堪,竟然穿着一件单薄的脏破棉袄,棉絮几乎被扯光了。难怪我刚才感到这么冷。我打量四周,暮色四合,远处的山黑压压的一片,偶尔有几座亮着灯的村庄落在山脚。自己却躺在一片小空地上,不远处是片枯黄的杂草。寒冷、饥饿、孤独、恐惧,一起向我袭来,这里到底是哪儿?不行!我一定要弄清楚!我从地上爬了起来,视野开阔了,发现平地后面的山丘旁有一座土屋,微黄的灯光照射出来。我艰难地向那土屋子里走去,推开那有皱纹的木门,没有发现那石头堆砌的高门槛,绊了一跤,滚了进去,眼前又是一黑……
迷糊中,嘴唇一阵湿润,温暖的甜水涌入喉咙,身子一阵回暖。我缓缓睁开眼,一张娃娃脸映入了眼帘,她大概有八九岁的样子,穿着一件大红梅花袄,扎着两个小辫子,脸红扑扑的,见到我醒了,她兴奋地放下手中的大粗瓷碗跑了出去。
“伊!她醒了!伊……姐姐醒了!”那女孩的声音从门口传来,竟然是奶奶说的方言,我觉得熟悉无比。
不久,一位中年妇女走进房来,我连忙起床,打量起她来,她穿着一件青色棉袄,膝盖处打了补丁,虽破旧但是干净整洁。房间不大,房间中央矮小方桌上燃起一只蜡烛,那是整个房间的光源。
“姑娘,你打哪儿来?”妇女慈祥地坐在床头看着我。
“我……”我看向四周,觉得这里熟悉,“这里是哪儿?”我又用同样的方言回答她,我从小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会讲奶奶的方言。
“这里是王家村啊,姑娘?”
“王家村?”脑来中爆炸开来,这里是王家村?王家村是奶奶的故乡。我再看向她们的装束,现在是21世纪,农村生活都好了,不至于穿补丁的衣服啊?“这是多少年?”我急切的望向她。
“姑娘,你不记得了么?现在是1956年啊,过两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妇女说,就像是吃饭一样的平常语气。
1956年?这么说我穿越了?真难以置信,我再次打量四周,被柴火熏黑的墙壁和天花板,发黄的竹竿上晾着几块小腊肉,这要是1956年,那奶奶也该九岁了吧,我看向妇女。
“累了吧,打外地来的?”她微微一笑。
我疑惑了一下,点了点头。
“那就叫英子好好陪你吧,暂时把这里当作你的家,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妇女说着走出了房间,在门口隐隐传来她的一声叹息。
英子坐在床边,开始和我聊起天来。
“英子,你几岁了?”我问她。
“快九岁了……”她看向自己的脚尖,羞涩地笑了笑。
“读过书没?”她有些迷惘的睁大眼睛。“…村里人说,女孩子读书不好……”
“谁说的?”我有些气恼,“他们可真没见识!来,英子,我来教你写字!”
英子一听来了兴致,从床边捡起一根树枝递给我。我接过树枝,俯下身,开始在地上笔划起来。“先交你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吧!”我说着开始在地上写出一个“英”字来,还好这地板不像现在的瓷砖,是土堆的,压得严严实实,用树枝划过会留下淡淡的纹路,用鞋子就可以擦掉了,暂且就拿这个当黑板把。
“跟我读——‘英子’!”我用树枝指着地上的两个字。
她念得有些生涩,学着在地上笔划着。
“恩,很好!”她很聪明,教她写一遍就会写了。
听了我的鼓励,她有些高兴,“姐姐,你真厉害,教我写你的名字把!”
我一愕,教她写我的名字?我望向窗外,下了一夜的雪,外面的天地一片素白,光秃的树枝上挂着几条冰挂子,远处的山峦隐没在银灰色的天幕之中。
“我叫小雪……”我有些支吾,拿起树枝在地上笔划着这两个字,英子也跟着学了起来。
“姐姐不是本地人,是城里人吗?”她疑惑的看着我。
“嗯。”
“怪不得姐姐会认字,姐姐怎么会到这儿来呢?难道城里也闹饥荒吗?”
闹饥荒?脑海中闪过这个字眼。记得曾经听爷爷讲过,那个年代是活活把人饿死的年代,难道是讲1956年?“这里闹饥荒吗?”我尽量用平静的语气问她。
“嗯!”她垂下头,眼中的光芒霎时暗淡下去,“我爹和我娘就是这样去的……”
“那伊?”我看着门口的方向。
“她是村里的寡妇,收养了我,她是个好人……待我像亲生的一般。”英子不会用太多的语言,只能用朴素的语言形容伊的善良。
我顿时明白了,在这个饥饿的年代,总有这些善良的人,如果她不收留我,我可能冻死在这冰天雪地里了吧。
“英子,上山捡柴!”厨房里传来伊的吆喝声。
“哦。来列!”英子收起树枝,对我笑了笑:“明天继续教我!”然后屁颠屁颠地跑向门口。
“去哪儿?我也去!”我翻身下了床,穿起床边的破补丁棉鞋,跟着过去。
<三>
出了家门,跟着英子绕过门口的老橘子树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