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延续中国古典诗词最后的浪漫

谁在延续中国古典诗词最后的浪漫

揜冒杂文2025-04-20 10:36:09
中国古典诗词——中国文学历史上最美丽的一片琉璃。倘若把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比作皇冠,那么古典诗词便是上面的瑰宝,为整个文学的历史增辉,现而今,懂得古典诗词的又有几人呢?大多还不是被人骂作食古不化?偶游
中国古典诗词——中国文学历史上最美丽的一片琉璃。倘若把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比作皇冠,那么古典诗词便是上面的瑰宝,为整个文学的历史增辉,现而今,懂得古典诗词的又有几人呢?大多还不是被人骂作食古不化?偶游食品街,见一书贩向我兜售,便不禁上前看了看,明码标价,《四书》、《词集》、《汉乐府》一律5元一本,而且价格还可以商量,而旁边的言情小说,却要卖到20元一本。难道中国的古典文学的精髓就只值那粗俗不堪的小说的四分之一?也许这从一个方面反应了现实中人们的价值取向,但不论如何,这无可辩驳的是中国文学的悲哀!这也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理由,中国古典诗词不应为人们所遗忘!世乱时危,在那个时代,鲁迅先生尚能之呐喊几句,给人们以警醒,现而今,只得以我这有鲁迅信仰却无鲁迅水平的人来接过这杆枪了。——文友笔记
古典诗词,包括乐府诗、楚辞体、诗经、唐诗、宋词等很多种,以极少的语言给人以巨大震撼使这种文体的特色。气吞谈吐,纵论古今,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从诗经大雅,到毛主席诗词,从离骚谱曲到魏武赋诗,诗词陪我们一起走过了5000年的历史,激励了无数志士为自己的宏图大志而努力,也见证无数才子佳人的感伤。现而今的古典诗词又躲到哪里去了呢?谁又能说出一首近20年创造的古典格律诗词呢?诚然,古体诗词与这个世界是格格不入的,而诗词所留下的那纯美的意境是不应为人所遗忘的。在唐代,诗词是考试的主要科目,不会作诗是不得入朝为官的,所以诗词的存在也就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就是现而今,在鲜卑倭寇中,李杜的诗词还是广为传颂。难道老祖宗的东西都要留给别人去发扬光大?可是在中国——这诗词的发源地确是不甚了了甚至百般唾弃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读者少了,诗词的作者也就少了,古典文学也就愈加没落了。
诗词,可谓是最经济的文体之一,每篇不过寥寥几十字,却能表达出千万字而难以言喻的魅力。譬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短短的14个字却表达了易安的“万古之愁”。国难之愁,别离之愁,亡夫之愁尽为所体现,而要通过现代文来表达,不仅要写十几万字的小说,它的文学价值也是不能跟《声声慢》同日而语的。
世界上什么最丰富?也许你会有很多的答案,但是我的回答是:人的思想。诗词可以完美的表现出人类的任何一种思想。“自是人生长恨水向东。”
表达的是国破家亡的愁绪。“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表达的是人生的豁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表达的是不向权贵低头的孤傲,“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表达的是纯洁的恋情。“长相思,崔心肝。”表达的诗不尽的缠绵。而这短小的诗词往往给人以巨大的震撼,而这震撼是一般,故事所无法比拟的。

现而今的诗坛,大多集中于网络,只有为数不多的qq群,博客圈子,还在这一阵线上奋战,坚守这古典诗词最后的浪漫。而令人惋惜的是,这数量却还在一天天的减少,因为本就为数不多,所以几乎也就看不见文人墨客的影子了,大多数的文人转了行改写小说,散文了。我并没有贬低散文小说的意思,但是现在的文章实在找不到真正散文小说的影子了,转而向庸俗,低级趣味转发展。这正表现了现而今人们的文学读者的现状,更多的人喜欢这庸俗与低级趣味,这是我不得不说中国人口素质之低是让人瞠目结舌的,正是因为这样的读者多了,真正的文学就少了。这还是要归功于……,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在出生与成年之间,我们经历了什么?也许大家都想到了吧,那我也就不多说了。据我所知,也尚有十数万人于此战线与我并肩战斗,而这十数万人与十三亿人口比却是微不足道的。在当今的“诗界”“词坛”中,却又难以推出一位“圣手”,以我这三角猫的功夫,尚被推为“词坛”的宠儿,水平之低就可想而知了,但这种现象的造成恐怕仅凭我一个人的努力是杯水车薪的。
现而今的“诗界”“词坛”用一个词来形容非常贴切,就是“内热外冷”在圈子以里,大家信奉着这样一个信条,那就是“互捧为上”而在这所谓的“挚友”之中,你又能说出几句你推崇的人的诗句呢?而也就更少有人真诚的欣赏了。许多人认为,诗词是已经被埋进棺材里的东西,而我们却又折腾出来。而古典文学作者自来往往却又极度的清高,断然是不屑于他们为伍的,所以圈外的大加诽议却不懂的圈内的事,圈内的人却在互捧中找到自己的地位与尊重,却并没有涉及广大的读者,而这都是错误的。
所以,我一直想要倡导这《新古典文学》了,(在我的其它文章中有详细解释)总之,圈外人不要对古典文学偏见,古典文学作家也应放一放他们的清高,从而更多的让群众了解,畅游在诗词的海洋里,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文学领域尚有这样一块地方不为人所知。
大家是否记得韩寒在文章中直接指出这个世界不需要诗人,导致了3000诗人集体围攻,可是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说出到底为什么,大抵也就使批驳两句罢了。今天我就作出明确的答案,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精髓,而诗词是古典文学的精髓,我们断然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中消失。这个世界需要诗词,我们还需要诗词带给我们美的感知,这个世界更需要诗人,更需要诗人写出更多美妙的作品来打动读者的心。
总之,现而今诗词的发展还是不容乐观的,我也愿意用我的力量为振兴中国古典文学而努力,但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魂宝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永远被埋没,可真到了那时就悔之晚矣,在这80后文学时代尚有我和我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坚守着这一阵地,而90呢?00呢?在今后的文坛上,谁来延续中国古典诗词最后的浪漫?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