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子之爱
天地开,而万物生。盘古牺牲自己,唤醒了灵石之爱,唤醒了人世,而爱就这样得以传承么?事实并非如此。春秋时期,鲁哀公十四年——从盘古劈天那一世算起,人世又过了千年,在离开鲁国的官道上,行走着一群神色黯然的
天地开,而万物生。盘古牺牲自己,唤醒了灵石之爱,唤醒了人世,而爱就这样得以传承么?事实并非如此。春秋时期,鲁哀公十四年——从盘古劈天那一世算起,人世又过了千年,在离开鲁国的官道上,行走着一群神色黯然的男人,为首的是一位须发已白的长者——孔丘。
下一站该去哪?我所遵从的道,能否推行于世?这位在后世才被人推崇的圣人,此刻心情也是心乱如麻。
走吧,先离开这里,再寻一块净土,一直在鲁国不得施展抱负的孔子,最终决定是带着学生出走。而最终的终点是哪,望着苍茫大地,孔老夫子也只得对天叹息。
而在同一时,在卫灵公那座极尽奢华的王宫内,一位二十出头的美人正在对镜理妆,最爱的侍儿一边帮她整理着长发,一边诉说着今日的听闻。
“孔丘先生已经离开鲁国了?!快去请,我要见他。”这位春秋时期的绝世美人——宋国公主,也是卫灵公之妻——南子夫人,听到这一消息径直吩咐左右。
而拗不过南子夫人请求的卫灵公,终于在五日之后派出了迎接孔子的兵马。而孔子一行人在匡这个地方,已经被误会是杀人的阳虎,困了几日。
“是灵公召我?”刚被救出的孔子听闻欣喜不已,吩咐随行的弟子:“走,我们去卫国。”在香烟缭绕的宫廷,满心感激的孔子,虔诚地拜倒在这位肥硕的君主面前。
“孔先生不必多礼,先生受惊了,来我们卫国就当自己的家吧,你拿的俸禄和鲁国一样。”卫灵公难得在朝上露出了笑脸,拉长了音说着,笑眯眯地盯着匍匐在地孔子背后,他的宠儿弥子瑕。
“去吧,南子夫人等着先生,请先生后宫相见。”卫灵公还是轻描淡写地说着。见南子?孔子听完一震,心中惊恐,见那个人尽可夫的女人?孔子正想开口拒绝,而卫灵公已经摆手让他下去。
出了正殿,穿过一片粉色的桃花林,路过一滩碧水,在一座名为“落霞”的宫殿前,引路的宫人止住了脚步,侧立两旁,拱手示意:“先生,夫人命你一个人进去。”
不知何意的孔子,只能硬着头皮往里闯,谁知,推门进去倒是另一个所在,秀石林立,清水茵茵,一座翠竹扎成的小桥,蜿蜒地通向宫廷深处。
在一片秀幔之后,一红衣女子高高端坐。孔子一见赶紧下拜:“丘见过南子夫人。”一阵银铃式样笑声飘出,随后就是环佩的叮咚之声,红衣女子掩面而笑。
“孔丘叔叔不必多礼,我本是宋国公主,而叔叔的先人又是宋国人,按这个道理来说,我们当是一家人。”红衣女子果然是春秋时期那有名的南子夫人。
“丘不敢僭越,南子夫人是卫国国母,我只是丧家之犬……”两手捏得都是汗的孔子,连头都不敢抬。察觉出孔子戒备之意的南子,怒道:“先生不必惺惺作态,先生当知,在卫国凡想在灵公面前说得上话,必须得先过我这关。”
孔子语塞。一片环佩之声响过,红衣女子慢慢踱出了香幔,孔子赶紧蜷起了四肢,只觉得红衣身影在身前飘过。“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孔丘。”看着眼前这位须发皆白、一身风尘的老者,原来尚有几分戏谑之心的南子,也少了几份兴致,仔细端详了一番便回高台端坐。
“先生为何而来?”南子问。“丘,为天下而来,为仁爱而来。”孔子声音清朗地答道。香幔之后传出一声叹息,南子再问:“天下为何?仁爱何物?”
沉吟片刻,孔子答:“人心即天下,仁爱即太阳,无私给予,照亮他人。”“那先生是太阳么?我倒觉得更像云彩。”南子笑问。觉得被南子冒犯的孔子,突然出言讥道:“丘虽然身似云彩,但心是太阳,要比一些不知自爱的浮萍要好些。”
香幔背后,红衣女子端坐,却没了声息。孔子再次躬身说话:“人自出生之起,就有仁心,父慈子孝,男女相欢,但是名利之欲、一夕贪欢,却蒙蔽了一些人的心眼。丘虽身若浮云,但心似磐石。”
香幔背后,还是无语,室内沉寂了许久,南子才开口说话:“先生说得很对,但是,你若像南子一样出身在帝王之家,能不尊父训不嫁灵公?能不听夫训不宠娈童?已经无可选择,怎能要求南子不做浮萍。”
先是公子朝,再是卫灵公,然后是弥子瑕……此时,在孔子眼中,这个传闻人尽可夫的南子,似乎也多了别样的味道。“夫人仍可帮助丘,推行大道,爱万物苍生,化一己之爱为天下之爱。”孔子建言。
“哈哈哈,到底是先生不明,还是南子不明呢?”南子接话:“群雄并立,说不定明天卫国就岌岌可危,先生的天下之道能推行几时?”“这个……”孔子接不下去。“先生可以去了。”南子向左右做了个手势,孔子被架出了“落霞宫”。
“无天下,就无大道”,或许是南子的点拨,没过多久,孔子带着门徒发誓走遍天下,传播仁道,每到一处就多了一片礼乐书声。而孔子不知道的是,在中国辽阔疆域的一角,卫灵公漂亮的“鸟笼”中,一名名叫南子的女子,每日都向苍天祷告,保佑孔子平安。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孔子的门生们在《论语》中,记录了这样一句话,这是孔子离开卫国之后常挂在嘴边的。
后世人常猜测,这是孔子想南子而写,而这到底是份什么样的感情,恐怕只有孔子自己才能清楚。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