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唤中国自己的成年礼
观看了韩国前天在首尔举行的成人礼仪式的有关图片,我感慨颇多。韩国,在古代也算是中国的附属国了。而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我们曾自诩为泱泱大国,礼乐之邦。到了春秋战国,孔子便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感叹春秋战国
观看了韩国前天在首尔举行的成人礼仪式的有关图片,我感慨颇多。韩国,在古代也算是中国的附属国了。而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我们曾自诩为泱泱大国,礼乐之邦。到了春秋战国,孔子便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感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摧的混乱局面,提倡兴礼乐,寓教于乐。那时候说是礼崩乐摧,那是因为战争的结果。可是,今天的情况不是更可怕么?我们的礼呢?乐呢?
先谈谈“礼”的问题。很多人把“礼”单纯理解为“礼貌”,这只是“礼”最基本的一个方面。“礼”的概念是博大的,我认为古代的风俗习惯、社会礼仪、孝悌之风都可以谓之“礼”。而“礼”这一抽象的概念它需要客观世界的行为表现来得以实现。这点,韩国就做得很好。他们依旧保留了在重要的场所、活动中穿民族传统服饰的习俗。在礼节上,他们也非常注重一些仪式化动作,比如行叩拜之礼,饮茶以宣告自己的成年。看着这些庄重的仪式,我并不觉得它的繁琐。相反地,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人的一生就四个阶段:少年、青年、壮年、老年。难道这样重要的过渡阶段里都不需要礼仪来纪念,那么还有什么更值得纪念的事情么?
也许你会说,还有婚礼啊,寿礼啊,生日啊。我想,这些虽然也很重要。可是与成年礼仪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婚姻,生日,这些都是属于个人值得纪念的东西——即为“小我”:而成人仪式则是属于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它宣示了人类生命的伟大性意义,浩然天地间,它展示了人类自身命运的光辉与曲折历程。
可见,举办一场隆重正式的成人仪式,有利于增强自我在社会中的认同感,增强自信心,有利于青年人树立起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成长性目标来。这是“大我”。
我不由联想起了中国18周岁的成年仪式。还记得我读高中时成人仪式是这样举办的:我们手拉着手儿一对一对在家长的见证下走进一个心型的门。广播里放着“让青春的笑容写日记”这样的歌词。我很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这样一个美好的成人的纪念!现在上大学了,我总很乐于向同学们介绍当时的美好情景。有的同学投来羡慕的眼光,她们甚至从未亲身体验过这样一个仪式。其实中国古代也有成人仪式。15岁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成年。男子则20岁(弱冠)行及冠之礼。到了今天,日本的成人仪式中仍可以找到模仿中国古代成人仪式的痕迹。
漫漫历史发展下来,我们看到了中国是个很注重仪式的国家。比如哪个公司开张了,都会请领导来个剪彩仪式;哪里动土了,也会有个奠基仪式。为什么唯独不注重成人仪式呢?
前阵子,读到过一篇文章。作者在文章中谈到当前的政府花重金文化搭台。于是乎,很多文化名人开始四处开文化讲座,签名售书……结果吃力不讨好,响应的人并不多。文化搭台就好比是看一出戏,看的虽精彩,可是却难以吸取精华,形成效仿的效应。搭一台好戏,看一出好戏,不如演一出好戏。只有让普通民众参与到一些文化仪式中,才能真正达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中国文化的弊端就在于看热闹的人太多,而参与的人太少。
我们衷心地期盼,中华民族不久的将来也能普及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仪式!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简单爱
下一篇:上学提着火炉,提防气体中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