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懦弱文人的典型

于丹,懦弱文人的典型

中央处理器杂文2025-04-11 17:35:42
韩非子云:“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明确的分清了文人和武者的界限。武者,“士可杀,不可辱”,宁可轰轰烈烈的死去,不可屈辱的活着。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一行,便是个很好的例子。血可流,头可断,发型不能
韩非子云:“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明确的分清了文人和武者的界限。
武者,“士可杀,不可辱”,宁可轰轰烈烈的死去,不可屈辱的活着。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一行,便是个很好的例子。血可流,头可断,发型不能乱。真正一群性情中人!
文人,讲求“泰而不骄”,不可意气用事,文人的口头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生死抉择上,宁可屈辱的多活一个时辰,也不愿死去。还没其名曰什么“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论述“勇气”是举的例子便是忍得“胯下之辱”的韩信。杀人或自杀,那是匹夫之勇,小人之行。真正的勇者要能忍。美其名曰“浩然之气”。其实这正体现出文人一种劣根性,懦弱、虚伪、诡辩!
于丹说,遇到不顺心的事,要泰然处之,要渐渐把它忘记,不要老问为什么,为什么,否则不顺心的小事就会成为阴影。乍一听,是种智者的行为。可深一思考,便看出问题来了。文人在遇到挫折时,首先想到的是“适应”,而非“改变”,这是种懦弱;懦弱之后,还要把自己比作“君子”,这是虚伪;把自己比作君子,还非得把别人比作“小人”和“匹夫”,那就是诡辩。
文人的劣根性,其实在别人的身上也许更明显,只是孔子是代表,于丹是为虎作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