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文学是一种修行”

也谈“文学是一种修行”

深睡杂文2025-03-20 01:14:07
《新安晚报》文化时空栏目刊登了许春樵先生的《文学是一种修行》一文(详见2006年6月28日C07版),作为一名文学青年,我看了备受鼓舞,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许先生在文中的一席话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新安晚报》文化时空栏目刊登了许春樵先生的《文学是一种修行》一文(详见2006年6月28日C07版),作为一名文学青年,我看了备受鼓舞,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许先生在文中的一席话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件事。在我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学校文学社搞了一个文学讲座,主讲人是淮南市作家协会的吴子长老师。席间,有一个文学发烧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吴老师可不可以给我们谈谈文学创作的过程?”吴老师并没有直面回答,倒是说了这样几句话:“我觉得为什么进行文学创作比怎样进行文学创作更重要。文学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只有明白为什么写,我们的创作之路才会更长久,创作的作品也才更有价值。”我对此深以为然,这么多年,我始终以这句话为向导,指导着我的文学创作之路。
不可否认,纯文学创作目前已经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困难境地。尤其是诗歌创作,更是日趋衰落。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诗人这个称号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腐蚀。除了社会变得物欲横流这一大前提外,诗歌创作本身的泥沙俱下、鱼龙混珠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我想,面对这种情况,我和许先生的感受是一样的,的确需要一批人来坚守,而且还要“象一个教徒对神的膜拜与牺牲”一样来捍卫。
著名诗人叶臻曾说过“文学是一项清贫的事业。”任何人试图通过文学来发家致富都是荒唐的想法。既然选择了文学,就同时选择了孤独与寂寞。文学是属于纯粹的人,文学是属于能够把心交给读者的创作者,文学是对心灵的拷问和触摸,是对内心的反省和透视。文学需要心灵的宁静和平和,需要内心的明净与澄澈。虚无浮躁的浮华环境滋生不出文学的土壤,只有生活阅历的不断沉淀,不断地净化污浊的俗欲,不断地为自己开辟心灵的后花园,文学事业才能够硕果累累。否则,只能是一种奢谈。
文学是一种修行。这种修行来自于生活,更应该回馈于生活。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文学创作的不景气只能从自身找原因。只有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探索,才能发挥出文学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文学不是简单的码字,也不是简单的劳动,它来自于人民,更应该回归于人民。如果我们的文学作品多几部质量上乘,思想积极,含金量高的佳作,人们关注的目光不会变得冷淡。正是因为一些所谓的“作家”“诗人”用无聊的文字游戏着诗歌,游戏着人生,才让广大读者拂袖离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