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是中国人的银幕形象
2007年10月看完一本1979年第一期《电影艺术译丛》,书中有一些电影理论和两部电影剧本。理论比较务实,不像现在的专家声口,让人云里雾里,莫测高深;而是结合具体的电影进行分析,很有可读性。即使我这么
2007年10月看完一本1979年第一期《电影艺术译丛》,书中有一些电影理论和两部电影剧本。理论比较务实,不像现在的专家声口,让人云里雾里,莫测高深;而是结合具体的电影进行分析,很有可读性。即使我这么一个外行,也竟然“悠然心会”,懂那么一丁点皮毛了。这难免让现在的专家寒心!两部电影是《幸福的黄手帕》和《关山飞渡》。读后激动人心。因为就我这么一介庸人,现在是不看电影兼电影剧本的。即使红的发紫的什么国产大片和名导涂鸦的大作,也懒得斜斜眼角。因为依我在下一点不成熟的破见解,就当前的所谓大腕而论,颇以现在的张艺谋为纨绔,冯小岗为无赖,有个拍电视剧而至于歇斯底里发作的张纪中,则我以为简直是流氓而大盗,不,高抬了,流氓而小偷了。至于其它,好像也没有什么人物,可以提上串了。而现在竟然为两部外国老掉牙的电影激动,即使不让现在的高人骂作“数典忘祖”,也是难免寒心复寒心了!日本影片《幸福的黄手帕》,现在的时髦前卫人物想必不太了了,因为已经年过不惑的在下我也是不太了了的,只好再看一遍为是。它描写一个倔强的中年人因失手杀人入狱,在狱中劝妻子另嫁别人。出狱后,他写信给妻子,如果尚未结婚,就在门前的旗杆上挂点东西。当他抱着忧疑的心情回来的时候,门前挂满了无数黄手帕。这部影片是根据美国专栏作家彼得·哈米尔在《纽约邮报》上发表的一篇小品文改编的。只有美国人才有这么浪漫的动作!美国“黎明社”曾据此编了一支脍炙人口的歌曲,题名为《幸福的黄绶带》。故事情节没有改变,但在日本导演山日洋久的生花妙笔下,它变得完全日本化了。我小的时候,好像这部电影很有名,让很多人感动的热泪盈眶。大学时学着写诗,“黄手帕”始终是其中一个反复出现的意象。是一个漂泊的人渴望着归宿吗?
《关山飞渡》于1939年由约翰·福特拍成电影,是美国电影史上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被很多电影史家目为美国西部片的最佳代表作。电影剧本是达·尼科尔斯根据美国西部小说家欧内斯特泛?驴怂沟男∷怠度ヂ尢厮贡さ逆涑怠犯谋嗟摹K档氖窃诿拦鞑浚蝗喝艘蛑种衷虺随涑等ヂ尢厮贡ぃ诼飞虾偷酱锖蠓⑸墓适隆?
两部电影有一个相同处,都是发生在路上的故事。岛勇作回家的路,充满犹疑和徘徊、渴望和反思;一群美国人去罗特斯堡的路,充满凶险和艰难、友谊和仇恨。当然,最后都到达了目的,每个人也各得其所。
让我动心的是从中透露出的人物性格:日本人的热爱生命,冷隽坚强,婉转沉着;美国人的洒脱勇敢,充满追求,一往无前。透过个体的生命,分明闪烁着一个民族的性格。这些形象如此成功生动,即使过去了多少年,还会让我们心灵颤动,一提起日本,就想起一副高仓健式的坚毅沉着的面孔,沉默寡言,目光深邃,行色匆匆,旋律忧伤;一提起美国,就想起西部牛仔潇洒矫健的身影,驿车飞奔,口哨悠扬,枪林弹雨,友情爱情。通过电影艺术,一个民族立起了自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民族精神。
说一句题外话。事实上我不喜欢日本的东西。在血液的深处,我对日本人有着天然的反感。但我喜欢日本的这部电影,喜欢《人证》,喜欢《追捕》,喜欢夏目漱石,喜欢川端康成,佩服大和民族永久的那个魂。要说电影,我觉得还是美国人的东东,全面、精致、上乘,即使游戏之作,也能一丝不苟。无论科幻、魔幻、抢战、感情、生活,都是大作云集,表现不凡。但如果要从题材上说,我私意,战争片,特别是二战片,以美国和前苏联为最;武打片,以香港为最;喜剧片,以英法为最。我们的东东,我最喜欢三大战役,好像也是学习人家的居多。
言归正传。那么,中国人的民族形象是什么呢?我在脑海中搜索,是邓世昌,王杰,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好像依稀有一点影子,但都不够浑圆,只是感受了一种时代和政治的气息,却体会不到一个民族的永恒。
以我简陋的识见,用了半天的功夫,竟想不出一个鲜明的性格。倒是感觉通过香港人拍摄的系列黄飞鸿电影,算得上立起了一个中华汉子的形象!但仔细琢磨,又觉得即使这个形象,似乎也像一些已经逐渐淡去的民俗,仍然不够深邃,不够厚重,不够长远,不够丰富,不够宏大。
那么,华夏民族的形象是什么呢?文武双修,侠之大者,天人合一,至人无形。等等。这样一种形象,有哪一位高手,能够塑造成功呢?这样一种精神,有哪一位作家,又能描写出来呢?我期待着。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宁卖祖宗田,不改祖宗言
下一篇:谈中国人文精神(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