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彼岸花、孟婆汤、奈何桥说开去

从彼岸花、孟婆汤、奈何桥说开去

毕力杂文2025-11-06 11:40:51
最近网络里关于彼岸花、孟婆汤、奈何桥的文章泛滥成灾,各大博客、论坛、空间均出现了大量以彼岸花、孟婆汤、奈何桥为题材的散文、诗歌、小说。其中决大部分以歌颂、赞美为主题。而且撰文者大多都是24-36周岁左
最近网络里关于彼岸花、孟婆汤、奈何桥的文章泛滥成灾,各大博客、论坛、空间均出现了大量以彼岸花、孟婆汤、奈何桥为题材的散文、诗歌、小说。其中决大部分以歌颂、赞美为主题。而且撰文者大多都是24-36周岁左右的年轻人。其中,以女性为多数群体。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冷静的坐下来反思这个问题。
奈何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里阴朝地府里的必经之路,乃是投胎转世所必须经历的关口。
在有关鬼府丰都的文学描写中,除了梦笔生的《金瓶梅》之外,另一则关于明代名士王世贞游地府的鬼话说,阴府的茶亭王婆,只给出鬼城过桥的人喝茶,而不给过桥进鬼城的人喝。王世贞来到桥上,但见桥下泛着七色浪花,变幻莫测,他想这大概就是情欲祸水了。王婆以桥下之水煮茶,让投胎之鬼吃了,就会使之情欲迷心,良知顿失。这则鬼话中的“桥”,或者就是奈何桥的另外一种说法吧。
彼岸花,恶魔的温柔。传说中自愿投入地狱的花朵,被众魔遣回,但仍徘徊于黄泉路上,众魔不忍,遂同意让她开在此路上,给离开人界的魂们一个指引与安慰。
相传此花只开于黄泉,一般认为是只开在冥界三途河边、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花如血一样绚烂鲜红,且有花无叶,是冥界唯一的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在黄泉路上大批大批的开着这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又因其红得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当灵魂渡过忘川,便忘却生前的种种,曾经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往生者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
此花花开时无叶,花朵如鲜血淋漓,成片开放时,如一地鲜血铺满,充满妖异邪恶之气。而且全株带毒,乃是一种毒药,哪里来的美好与动人了?只怕是心灵空虚者拿这些虚幻的东西来慰藉自己空虚的心灵罢了,加之信息流通,一些不明就里的喜欢跟随时尚的年轻人跟着一参合,那真跟赵本山的讽刺小品《卖拐》一样,把那正的忽悠邪了,好的忽悠瘸了。
不论传说怎么说,这奈何桥也好,孟婆汤也好,均是传说之物。中国解放这么多年了,难道唯物主义的思想还没能传播开吗?
现在有些流行歌曲也是如此,例如《等待千年的白狐》等等,都是一些宣扬颓废、迷信思想的歌曲,我请试问歌曲的作者,你是在哗众取宠?还是在玩所谓的颓废艺术?包括那些玩弄所谓的非主流艺术的颓废艺术家们,你们想过自己的孩子也将会随着你们颓废而颓废吗?这些人我看是与那宣扬换妻、鼓励乱伦、鼓励自杀的邪教有什么区别呢?
网络的流通给我们的信息生活带了极大的冲击,各种知识如潮水般汹涌迎头扑来。各类传媒也是铺天盖地的的信息轰炸。很多的艺术表现形式都纯商业化了,很多都抛弃了基本的伦理道德和艺术是用来加强国民基本素质的基础标准了。这与日本二战战败之后,政府为了赚取美金,鼓励日本女子向驻日美军卖淫赚取外汇是一个道理。
据资料表明:国内近期中学生、大学生自杀的群体里,有很多人在遗书里用到了彼岸花、奈何桥、孟婆汤等等字眼。甚至有因为双方父母不允许在高中时恋爱,就抱着“再过奈何桥,来世成鸳鸯”的学生情侣双双自杀徇情的事发生。
我想:大家都是不愿意看见自己的孩子、朋友因为颓废或者因为受这些不良思潮的影响而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的。
文学艺术的合理性,在于它是否违反了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类似于“彼岸花、孟婆汤、奈何桥”之流的歌颂死亡、歌颂颓废的文字我看还是少写的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