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减乘除话人生
呱呱坠地伊始,赤条条的身子便需不断添加东西:食物,衣服、学识、能力、体质、素养……幼儿成长的过程就是诸多方面不断累加的过程。人生的演算,每天都在或主动或被动地昼夜不停地进行着。等人到中年,许多方面则又
呱呱坠地伊始,赤条条的身子便需不断添加东西:食物,衣服、学识、能力、体质、素养……幼儿成长的过程就是诸多方面不断累加的过程。人生的演算,每天都在或主动或被动地昼夜不停地进行着。等人到中年,许多方面则又逐年递减,首先记忆开始减退,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对事物的兴趣逐日变淡,炽热的情感也日渐冷却,每天只是感觉肩上的责任承担得太累,总想减去担子让自己喘口气。终于精力不济,体力不支,积累耗尽,情感掏空,一生的积累递减完毕,也到了该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达观的人减得彻底,倒也没什么留恋的痛苦。但更多的情况却是大笔的财产没有减到零,大笔的感情债务没有偿还清,必然累及儿孙。以至于儿孙们需动用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结果家财计算清楚了,亲人间的感情却并未梳理透,因为此时的电脑早已累得瘫痪如泥。
作为普通人,一辈子活得简单,一生也就用到加法减法,但非凡人的一生,就不是简单的加法减法的问题了。财富的积累过程,一味加法,势必比蜗牛速度还慢。就是牙齿缝里刮食物,也不过是从地摊户变成小铺面的老板,要想富,就要改变计算方法,像黄世仁那样,利滚利利加利地一拨拉算盘,一夜间就将杨白劳的女儿席卷而去。不过要想跻身于时代豪强之中,黄的伎俩还远远不够,还需学会更高级复杂计算术才行。
我们还是先从经商从政一路顺风的范蠡说起,据说是贩卖私盐成就了他,而他发财的秘诀就六个字:旱造舟、涝造车,他凭借着多年政治经验洞察时局,信息就是财富的理念根植脑中,所以钱财如行云流水一样汩汩前来也就很自然了,很明显范蠡的算盘里没有加法。濮阳人吕不韦用重金贿赂华阳夫人作为投资,终于官至宰相,获利无数,他的小九九拨拉的丝毫不比范蠡逊色;石崇在荆州有了“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的手段,才有蜡烛当柴烧的斗富,有了锦缎屏障五十里的阔绰,一个连晋武帝甥舅联袂都无法撼动的富可敌国的人,任谁也无法相信,他是靠简单的加法发财致富的。由此可见,一个人只要有了政治权利这个被乘数,再将个人欲望作为乘数,积到财源茂盛达三江实不为怪。
再来看从政,从尧舜起,加法学习实践一直不错,禅让制度按部就班地依次进行。谁知一些数学天才,忽然发现一步一步的拖式计算,把青春岁月都搭进去,也无法接近终极目标,因为仕途之路的遥远就是压缩到赵本山所谓的五个行政级别也费劲了,黄土埋了半个身子,脚步最多也就丈量到县里。所以,再也耐不住寂寞等待中的青春耗费、发现运用减法将对方合并成同类项,更为便捷快当,于是便有了战国诸侯争霸的上演,而真正成就帝王霸业的还要从秦始皇长子扶苏被逼自杀、胡亥称帝始,在宦官赵高的一手导演下,有了丞相李斯的精心筹划,胡亥稳稳当当地坐上了龙椅。谁知好景不长,出身布衣的陈胜吴广也习得此道,高呼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怂恿草民揭竿而起,但毕竟是草莽出身,识字寥寥,虽然运用减法的思路正确,但计算能力实在太差,终归被打上大大的差号。接下来的王莽就要谨慎许多,他为人谦逊、礼贤下士逐渐从一个普通的外威子弟,上升为权臣家族的掌门人,最终成为中国封建皇权时代第二个帝位篡夺者,可以说他的成功为后世做了表率,于是相继有曹丕、司马炎、刘裕……武夫出身的刘裕开创了流血政变的先河,在他之后,篡夺者在剥夺受害者的皇位之余顺带剥夺其生存权,于是“刘裕法则”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政治历史中的公理,玄武门兵变事件中的主角李世民,尤其精于此道,眼看用加法永无黄袍加身的可能,便眼疾手快,搭弓一箭,射死了哥哥李建成,减去了心腹之患,凭借太子名分波澜不惊地摇身一变为唐太宗,接着朱晃、赵匡胤、朱棣等更是相继发扬光大,成为减法法则的最大受益者。
历史发展到现代,有了古人的成功经验、前世之鉴,无论是政坛或者商界,在策略谋划上,都技高一筹,对于简单的加法减法,早已不屑一用,诸多位高权重之人,都习惯运用更为迅捷的除法、乘法,所以才有了希特勒之流妄想将犹太人整体除掉的病态狂妄,也才有了美国凭借战争使得经济迅速崛起的奇迹。不过作为普通人,没有九五之尊的造化,想在仕途成就一番,除了趁月黑风高伸出黑手,过下除法的瘾之外(还要冒触犯法律之危险),实在无好法;而那些梦想与比尔盖茨比肩的人,因为缺少了计算机脑袋,想用乘法使财富达到同样聚集速度,恐怕除了炒股一路牛市,买彩票次次头名高中外,也别无良策。为安全起见,遵循自然规律,加点,减点也就足矣。贪心不足,恐有将自己从人生中提前除去之虞。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