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子君

漫谈子君

秀艾杂文2025-03-31 19:05:51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爱情小说,写得是五四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悲剧。小说中所描写的二位青年——涓生与子君——的思想特点,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其中,子君这个人物,很吸引我们的注意。子君是一个敢于反抗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爱情小说,写得是五四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悲剧。小说中所描写的二位青年——涓生与子君——的思想特点,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其中,子君这个人物,很吸引我们的注意。
子君是一个敢于反抗封建制度压迫的女青年。文中没有就她的身世、背景多费笔墨,但可以想象,她决不是思想落后的农村妇女。文中的她,努力挣脱封建制度的束缚,大胆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然而,她缺少远大的革命理想,在已得的一点自由幸福的小天地里“凝固”起来,最终走向悲惨结局,令人痛惜。

文章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我们所认识到的子君,也是透过涓生的笔记所看到的。在涓生的世界,除了社会对他的影响外,子君对他的影响便最为深刻了。
当他和子君热恋时,涓生长久的处于焦躁的等待中。“子君不在我这破屋里时,我什么也看不见”、“忽而自己觉得,已经翻了十多页了,但是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等,都体现了涓生的不安。而涓生在等待中,也对鞋声有了很多研究:“我憎恶那不象子君鞋声的穿布鞋的长班的儿子,我憎恶那太象子君鞋声的常常穿着新皮鞋的临院的擦雪花膏的小东西”。他像个盲人般机敏的寻找子君的声音,而子君的高尖底的声响便又怎样地使“我”生动起来。不仅如此,子君的鞋声,似乎也读者的心激动起来。子君应是中国很早一批穿着高跟鞋走路的女性之一。那时的高跟鞋声给当时的男性带来了一种崭新的生活图景,也为涓生增添了新的生活音响。
同居后,子君带给涓生更大的勇气。子君“和她的叔叔早经闹开”,体现了子君对爱情的牺牲,已经到了和家人断绝关系的地步。于是,涓生也兴冲冲的“陆续和几个自以为忠告,其实是替我胆怯,或者竟是嫉妒的朋友绝了交”。在“阿随”的事情上,涓生也随了子君,因为子君喜欢叫那只叭儿狗“阿随”,他爱子君,所以他也跟着叫“阿随”。但他不喜欢,因为“随”这个字。这个字缺乏主体性,而涓生是个新青年啊,他所主张的便是自由与平等,但无奈他爱子君呢!只要她开心,他也就幸福了。
然而,当他们更加了解对方后,当涓生读遍了子君的眼神和身体后,他们的爱情竟然慢慢“消逝”了。慢慢,子君胖了,喜欢上饲养油鸡和叭儿狗,再没时间同涓生谈天、读书、散步了。于是涓生觉得厌烦了,因为子君越来越普通了,他说“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这便说明涓生与子君的爱情,似乎已经被生活消磨待尽了,于是便需要更新,需要生长,甚至是再创造出一份爱情来。然而子君不懂,她不晓得这话的含义,她依旧在厨房里奏着吸引不了涓生的乐章。子君就如同当时大部分青年一样,醉心于个人奋斗,孤立地追求恋爱自由之类的个人幸福,追求到手之后,却不懂得维护与更新,最终仍是失败的。而涓生此时却看到了这个问题,他不满足他所争取到的,他还要进步。只是此时,他不想再带者子君一起向前走了,他慢慢地想要逃离这个家了。他觉得,他已经不爱子君了,尤其是他遭受了失业的打击之后,终于忍不住对子君说出了分手“我已经不爱你了”。涓生以为让子君了解真相,他们都会好过一点——“但这于你倒好的多,因为你更可以无挂念地做事……。”可是他错了,他的话一出口,子君的天便塌了,她变得不知所措,她无法相信,她那么真爱的涓生,此刻却说不爱她了。她的目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祥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的回避着我的眼”。可是,此刻涓生却没有告诉子君这是个玩笑,而是冒着严寒奔向图书馆。我想,他的背影必定更刺痛了子君的心。终于,子君走了,离开了他们在吉兆胡同的家。这一走,便是同涓生生离死别。当涓生意识到这些时,子君已经永远的不会再来了。这句话在文中曾多次提到,可以了解,这对涓生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而后,文章以“我要向着新的生活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为结尾,将整篇文章终结。然而问题出来了,鲁迅不是最喜爱真的吗?为什么此刻却要“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呢?真是令人深思。这恐怕是子君对涓生最后的,也同样是最深的影响了吧。

说道子君的死,也始终是令人遗憾的。第一遍读到子君与她父亲回家时,还盼望有一天涓生想通了,可以再将子君接回,然后继续恩爱地将日子过下去。但偏偏,文章的标题便已经注定了,这不是一个该有美好结局的故事,结尾也应和了文章的基调,保持了鲁迅先生的一贯作风。
我们不能单纯地责备涓生的自私与负心,这个爱情悲剧中,也有子君的个人因素。
首先,子君的思想中还残留着封建主义的余毒。如:当她看到屋子里雪莱的一张半身像时,就“只草草一看,便低了头,似乎不好意思了”。她的幸福观仍未超出旧传统的范畴,夫唱妇随,建立一个温暖的小家庭便满足了。于是不自觉地走上了中国妇女几千年走的老路,最后竟使自己原来曾有的一点民主思想的影子也没有了。这与现代女性便有了不同。现代女子固然也深爱自己的丈夫,也希望拥有一个温暖的小家庭,但她们不会将所有的精力投入于此。她们不会忘了她们最初的理想,而将最宝贵的年华浪费在柴米油盐中。
其次,子君在经济上没有独立,于是在地位上与涓生并不平等,也就没有得到自由的婚姻。虽然在置办家具时,子君执意卖掉首饰来“入股”,可是同居后,她却没有出去工作,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只是依靠涓生,难怪涓生会抵不住生活的压力而提出分手,因为痛苦没有人分担。而与涓生分手后,她的所有便“只有她的父亲——儿女的债主—的烈日般的威严和旁人的赛过冰霜的冷眼”这就说明她的生活又将依赖于她的父亲,她曾经努力走出家庭的牢笼,却又乖乖的回去,真是可气。现代女性不会这样,她们不会因为婚姻而放弃工作的权利,她们所要求的是真正的独立自主。并且,就算她们的婚姻出现意外,她们也会坚强下去,独自担负起家庭的重任,赡养老人,而拒绝做“啃老”一族。

单说子君的不是,却又显得残忍了一点,毕竟那个时代是不允许她有现代女性的生活,而在她的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譬如她对涓生的爱情,那么深刻的爱情。她对涓生的爱情曾经使她那么勇敢的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并且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