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斯特恩斯的《全球文明史》
这两天工作上的事情出现了一些脱节。原来计划中有一个必须的环节,便是相关的几个部门---北京的,山东的---负责人计划在济南开碰头会,由于某主要领导有其他重要活动安排而未能如期到达,因而工作要得以正常全
这两天工作上的事情出现了一些脱节。原来计划中有一个必须的环节,便是相关的几个部门---北京的,山东的---负责人计划在济南开碰头会,由于某主要领导有其他重要活动安排而未能如期到达,因而工作要得以正常全面开展由是就此顺延。因为这个原因,这两日我显得很是清闲,简直就是无聊。我能干什么呢?不可能每天都无所事事地跑到大街上欣赏美女或瞎逛的呀。我发现我在打发时间方面是完全没有任何创意的,只好跑到书店去买几本书看。进了书店,很自然地,便停留在历史和哲学的书堆里。买了一套斯特恩斯的《全球文明史》(第三版,上下册),花了110元。书买下来了,那就要狂热地看,这总得要喝点酒吧,于是去大润发超市,买了一瓶56度的红星二锅头,两个酱火鸡翅膀和一点花生米。书和酒肉已然在手,那还有什么其他盼头?赶紧回去,开干吧。与往常一样,回到窝的时候才开始发现自己总是缺这个那个的,这次我缺了一个喝酒的杯子。前些天倒是买了一个大的茶杯,那里正泡着从广州带来的普尔茶,只好对着酒瓶喝了。将那个火鸡翅膀拿在手上撕咬,对于那些用牙齿咬不动的筋骨,当然不会轻易舍弃,肯定要拿出腰间的小刀来一起蹂躏它啦,反正这里好歹都只有我自己一个人,粗鲁点也没关系了。
我就这样坐在沙发上,一边喝着二锅头,吃火鸡翅膀,一边看书,间或还抽上一两根当地的将军牌香烟。斯特恩斯等人联合署名的这本《全球文明史》,其实只不过是一本旨在为大学生编写的教材,并不是简单罗列事件和堆积不同区域历史的单独演绎,而是着意去捕捉动态的人类历史,内容上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采取相互关联的全球视野;二是尽量不采用西方中心的眼光,严肃地去审视各区域文明起兴衰落,即使对于没有文字的印加文明也强调采用平等的眼光;三是事件与解释并重,并提出问题。
我看书有一个特点,不会很老实的,首先是先看前言和后语,再从中挑一些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一睹为快,然后才从头开始看下去。这次我是先看关于日本和俄罗斯方面的阐述内容,其他的都先跳过。这样便看了几个章节内容,共几十页吧。这些内容一看,很容易便明白,作者是没能避免采用西方中心的眼光,如其中就有这样的题目---俄罗斯和日本:西方世界之外的工业化。算了,对于一个西方人,我已经习惯了他的这种常见的潜意识的不自觉流露了,不在这些细节上苛求作者。看了这些,便开始从头来看了。很自然,作者的第一部分题目就是---文明的起源,更自然的是,这类历史书籍,题目虽然谈的是起源,则是从来不会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个起源的。比如,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也有这个题目,但不会告诉我什么,比如我也曾对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在这方面报有期待,结果他泛泛而过,我仍是一无所获。
这种历史著作是不会对此进行纠缠的。这个问题只能在某些哲学著作中去寻找,或者去看霍金等人的理论物理著作,如时间简史,相关的天文学著作等。可我从来是什么都得不到,简直要发疯,干脆是逮着什么人就问什么人,如我曾问过一个叫作乌耕的人,关于文明起源的诸多问题,然而他显然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我只能不了了之,我还采用过多形式的办法问过一个叫做琴箫伴夜的家伙,他倒是针对我的不同提问给出了几个解释,如老子或孔子的个人气质,10的负33次方,或佛学用语中的顽空与妙空之类。我甚至一度产生幻觉,以为自己已经无限接近这个问题的答案了。但我终究是不甚了了的,在这个问题上,我只能认为,这是连上帝也帮不了我的。至少在目前,我对此无能为力。也许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让我获得一个踏实的解释,就是寻着一个机会,狠狠地逮着琴箫伴夜那个小子,掏出一柄利刃霍然架在他的脖子大动脉上,威穷凶极恶地胁他说:"这次你小子务必告诉我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否则我就马上把你干掉!快!"靠!我这回真他妈是喝醉了!
我确实是很迷糊了,手里的书不停地在摇晃,眼睛好像也睁不开了,于是把书放一边去,把外套拉过来盖在肚子上,一头倒在沙发上,沉沉睡去。一觉醒来,发现窗外的天已经黑了。看见那瓶忘记拧上盖子的二锅头喝了还不到三两,就让我醉成这样了?真他妈没用!茶几上则布满了吃剩的骨头和残渣,一片狼籍。感到口很干,抓起那杯冰冷的普尔茶,张开大口就是一阵猛灌,才稍微缓过点儿劲来。这时候看见身边仍打开着的书,静静地躺在我身边,忽地,一阵仓惶和一阵亲切一同向我袭来。流浪这么多年了,除了飘落在不同的地方之外,我的生活简直是一成不变,小刀,香烟,烈酒,箫声和书籍,成为了我排遣时间的主要内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买下许多书来陪我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我买的书一般集中在哲学\诗歌\历史\传记这些方面,单就历史方面的书来说,在南宁买了一本《外交史》(上下册),作者不记得具体是什么名字了,好象是英国人,该书详细地分析了自一战以来国际关系的冲突与变迁,一直写到美国里根时代的星球大战计划,这本书我是要重看的;在上海,我曾在浦东度过了自己几乎是有生以来最潦倒落魄,最接近乞丐的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幸好之前把口袋里不多的钱买了一套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和几卷剑桥中国近代史,要不是它们拖住了我的脚步的话,说不准那时那样失魂落魄的我早就一头跳进黄浦江自尽了;在北京,买下了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得以在那时非典最为猖狂的岁月里度过平静的日子;如今,在济南,买了这本《全球文明史》,相比之下,虽然更像是一本通俗读物,还是可以陪我度过一些愉快时光的。不同的城市,手中书籍有所区别,人也变老了,只有流浪仍然一如既往,靠!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