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与盐田缔结情缘的老农

一位与盐田缔结情缘的老农

轻灵散文2025-07-12 08:35:05
这是三月的一个下午,徐徐的南风吹皱满滩的卤水,阳光下波光粼粼。当我们一起来到盐田边上常有的一座庭院时,扑鼻而来的却是一阵阵农家小院的气息。庭院边上简单而别致的菜园里栽满瓜、豆、椒、葱的秧苗,几只肥瘦不
这是三月的一个下午,徐徐的南风吹皱满滩的卤水,阳光下波光粼粼。当我们一起来到盐田边上常有的一座庭院时,扑鼻而来的却是一阵阵农家小院的气息。庭院边上简单而别致的菜园里栽满瓜、豆、椒、葱的秧苗,几只肥瘦不一的草鸡在一座草堆旁啄食,一条懒懒的花皮狗趴在院外的空地上打盹。在朱支书的叫喊声里,男主人风风扑扑从百米外的滩堰上赶来,顺便从正在盐池里耙格的女主人手里拿了鈅匙。这就是徐圩盐场方南服务区二组三单元承租人金珍岭和他滩头临时的家。
这位盐场身份特殊的承租人,五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从灌云的乡下老家携家眷搬来徐圩谋生。当时正值盐田大包干机制成熟运行期,单包、多包、联包、外包等多种承租形式并驾齐驱,金珍岭趁机变成一名实实在在的盐田承租人。虽说身份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凭着他执着从盐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硬是把一个卤水零基础,滩工破损不堪、工艺常年下游的单元拉上全场中上游的行列。2004年12月接滩,2005年十月扒盐1140吨,较04年630吨产量增加510吨。
老金,这位只在一个集体小盐场里做过几年盐活的农民,不仅淳朴憨厚,而且思路灵活,凡事都在一个“勤”字里做文章。初来时,他为了尽快修缮破损严重的塑布,专门从解散的小盐场请带来两名女工帮助抢补塑布。04年冬准战役,他花钱雇人租机械,全面拉开修滩大会战,4个上学的子女每逢双休日都聚齐滩头,竭力帮助老爸作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多上一块囤卤台,他利用4个双休日请人帮忙抢建完成,并专门从以前工作的小盐场廉价买来浮板、浮浪塑布等材料,提高卤水覆盖率,确保卤水不受损。让人富有感慨的是他初来盐场时临时住房漏风漏雨,别人问他怎么不先把房子修缮一下,他却说:“修好滩工,房子自然就不漏风漏雨了。”
从老金家出来,我们随他一起到滩头走走。从他整洁有序的滩貌、丰厚有余的卤水和勤劳有心的员工,我们不难看见一个庄稼地耕种几十年的农民涉足咸水盐田的辛酸印迹。领滩五年来,他凭着“产盐没有鬼、全靠人和水”的坚定信念,想方设法多制卤,千方百计多产盐。一是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修整滩工,修补及时,改造及时,疏通制卤通道;二是抓住冰下抽咸、淋板水、泡碴制卤等制卤细节,促使三级卤水常年配套,确保制盐工艺常年达标;三是注重塑池日常管理,定期翻修塑布,规避卤水跑漏风险。2007年秋扒时节,他为了分级收集洗盐沟道、格块的淋板水,雨地一蹲就是几个小时,雨夜着凉也没有拦住他对各级卤水的储存。
从老金的单元出来,他径直去了二道机调节卤水。远望他那扛着铁锨满身夕阳余晖的背影,慢慢融入进那片波光粼粼的水域,已经和本乡本土的盐场人没有什么两样了。作为一名非全日制用工,金珍岭逐年突出的产盐业绩,并在天时极为不利的08年产盐800余吨,走到现金兑现会场的台前,引起场领导及与会代表的一致关注。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