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灯火话中元

一江灯火话中元

属路散文2025-03-06 13:27:13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元节,俗称“鬼节”。是一个用以悼念亡亲,祭祀先人的节日。在我的印象中,中元节尤以江边人家最为隆重,它似乎不亚于清明节。小时候随奶奶去舅公家,舅公家住在河边,一条清澈的小江从门前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元节,俗称“鬼节”。是一个用以悼念亡亲,祭祀先人的节日。
在我的印象中,中元节尤以江边人家最为隆重,它似乎不亚于清明节。小时候随奶奶去舅公家,舅公家住在河边,一条清澈的小江从门前迤逦而过。吃罢晚饭,舅公就带领着一家人把预先封好的“冥包”(用牛皮纸箱把冥纸封存起来,上面盖有佛印)抱到江边,烧送给先人。彼时,家家户户都在江边烧送冥包,隐隐约约的火光倒影在江上,如同一江的灯火,煞是好看。稍为阔气的家庭还要给先人放一两封鞭炮,端的是热闹非凡。但那时,我并没有看见人们在江面上点送纸船灯的,那或许是江南一带才兴起的风俗。
我的老家住在偏僻的山坡上,过中元节却又别是一番风味。每到中元节,山里人家户户都会去开田鱼来祭祀先人。其实,开那田鱼也不全是为了中元节,主要是因为稻谷将熟,必得赶在打谷前把田里的水排干,顺便把田里的鱼捉来过节祭祀而已。
山里人过中元节,主要就是“祭桥”。凡是年轻人和小孩,每人都有一部或两部属于自己的“桥”。那“桥”或是“石桥”——用一两块扁平的石板铺在某一条路上,供行人踩踏行走;那“桥”也可以是“木桥”——用三四根小木板并在一起,铺埋在路上或自家的堂屋门边,让人进出的踩踏。每年的中元节,不管自家的小孩走多远,家家户户都提着供品,焚香烧纸给自家的小孩“祭桥”,让祖宗保佑孩子平安健康。
小孩的“桥”,其实也不是说架就架的。算命先生要拿你的生辰八字来课,看你的命是适合架石桥还是木桥,是架路上还是架家里,是架东方还是西方。架桥时,必须找寨上儿女双全的“信士”,焚香烧纸虔诚铺架,不能与人争吵,不能手脚不干净,要与人为善。“桥”架成后,每年的中元节必须“祭桥”。小时候家里曾给我架过三部“桥”,一部木桥架在家里,七八年老家火灾时烧了;一部木桥架在一条小路上,有人平屋地基时给埋了,只有离家门口不远的一部石桥每年都还由父母给我祭祀着。或许,我至今都没经历过什么大灾小难,全靠了这三部“桥”的暗中支撑!
在我们农村,中元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焚香“上阴间”。传说这一天阴间的祖先都要回家领取一年一度的“冥钱”,阳人只有这一天才可以通过“上阴间”的形式与祖宗会晤。于是,吃罢晚饭,一个寨上的女人都会偷偷集中到某一家,一起去“上阴间”。这样的场合是不允许男人和小孩拢场的,说男人阳气太重,小孩大呼小叫的容易坏事。但总有那些好奇的男人和小孩在窗外偷着听,我是每年的中元节必到窗外偷听的一个。
“上阴间”也是很讲究氛围的,主人家用平时纺纱用的竹篓扎成个七仙女的模样,手里执着招幡,给“上阴间”的人带路,那些信女们都手执焚香埋着头作弥糊状,在香气缭绕中,就会有人的手脚不由自主的抖动起来,开始是轻轻的,不连贯的。后来动作越来越大,当她终于把原先埋着的头抬起来时,那动作也变成了两手拍着膝盖的连贯性动作。但她的眼睛始终微闭着,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着寻找路径。这样,她终于是上得去“阴间”了。
一旦有人上得了“阴间”,其余的人就不再埋头苦上了。大家都把精力用在与“上阴间”人的问话上。那问话不外乎都是一些先人们在阴间过得怎样?还欠什么没有?如果还需要什么就给他们补上等。每问到伤心处,自家还要吹嘘一阵。一家问完了一家接着问,哪一家问事就得不断的烧那一家的冥纸,如果你忘了烧冥纸,“上阴间”的人会提醒你“给阴间人钱!”,真的就如同与阴间的祖先对话一般。
有人“上阴间”以后,窗外偷听的男人和小孩都可以明目张胆的来到屋里看稀奇了,但他们是绝对不能向“上阴间”人问话的,否则,“上阴间”的人会像梦醒一样从阴间转到阳间来,这会有损于“上阴间”人的健康。
“上阴间”的活动总要持续到后半夜才结束,有时候是一个人连续上,有时候是多个人换人上,就看谁有“上阴间”的“缘法”了。凡是在中元节里上得了阴间的人,大多都会变成农村平时专门从事“看香”的巫婆。中元节成了那些巫婆们展示自家本事的最好平台。
这样的中元节我很久都没有经历了。如今生活在城市里,每到中元节,就入乡随俗的到河边去放纸船灯,一江的纸船灯荡荡又漾漾,缓缓的往下流。不知它何时熄灭,也不知它将流向何方。
一江灯火话中元。我那不会水性的祖先,我捎在船上的冥币和祭品你们收到了吗?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