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以爱之名

切莫以爱之名

屯种散文2025-03-31 19:27:53
近日,在网上浏览到一篇关于爱情的文章,清新的笔触,浅淡的文字、佚名的作者。不知何故,恰是这份简单与质朴无以名状地将我整个人吸引了进去,让正在游走的鼠标指针瞬间停留下来。唉!作为世间的饮食男女,自己终究
近日,在网上浏览到一篇关于爱情的文章,清新的笔触,浅淡的文字、佚名的作者。不知何故,恰是这份简单与质朴无以名状地将我整个人吸引了进去,让正在游走的鼠标指针瞬间停留下来。唉!作为世间的饮食男女,自己终究不能免俗啊!
爱情是伟大的,它有如慈眉善目的母亲,总是施以温暖和希望,让你我放慢前行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投向她的怀抱。不觉间,想起了以前的自己,总想写点关于爱情的东西,可人心不足蛇吞象,自己又不想仅仅满足于“一点”这个狭小范畴,而总想写一篇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教科书式样的文章。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自己的专注偏执换来的竟是事与愿违。我曾满怀信心地数次起笔,却每次都不知从何入手,最终只好悻悻地放下。每当这时,自己好比在荒漠中迷失方向的行者,目光所及尽是凄凉绝望,丝毫找不到前行的坐标和方向。现在冷静地想想,在爱情这个包罗万象、玄妙复杂的宏大课题面前,我们是那么渺小与微不足道。而自己对爱情的理解感悟和所谓的一家之言更不过是沧海一粟,稍有不慎便有如蚍蜉撼树,怡人笑柄。
爱情是什么?张爱玲在《爱》中写到:“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当我们迷失在快节奏、高负荷、满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就会一味地追求身体和感官上的刺激与享受,这个时候的爱情,被人们本能地被赋予了太多沉重的东西,它更多地被当作了一种投资和赌注,并且每个人都想成为赢家,那么输家又是谁呢?同样面对爱情,三毛却说:“爱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真正的爱情,就是不紧张……”。爱情中的精神与物质,孰重孰轻,鱼和熊掌能否皆可兼得?至此,我们仿佛陷入了令人难以分辨的“爱情罗生门”。
现实中,不乏“待字闺中”的大龄青年,也有早早成家立业的恩爱小夫妻;有的人爱情之路少有波澜,船到桥头自然直;有的却异常艰辛曲折,乱花渐欲迷人眼。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无数痴男怨女在爱情舞台上饰演着各式角色,演绎着种种悲欢离合。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既是看客,又是演员;既观看着别人,又演绎着自己。社会的现实,信仰的缺失以及价值的多元悄然打开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潘多拉魔盒”,让欲望、自私、贪婪等宛若梦魇一般被诱发并放大开来。受此侵袭传染,原本简单美好的爱情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精神寄托与心灵归宿,而成了物质化和金钱化的宿主,全身上下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铜臭味。我们期待纯真的爱情,但又抵挡不住物质的诱惑;人们一面在说“我的择偶条件不高,只要找个合得来,有感觉的人就行”,另一面却又身不由己地步入“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的后尘。有人说这是时代的悲哀,而不是我们的悲哀。我倒觉得,爱情终究是自己的,与时代没有太大关系,你可以被影响,但不能被左右。
世间万物的存在,须遵循规则二字,爱情也同样如此。自惭形秽、压低身价的“低价抛售”固不可取,盲目高估、不切实际的“漫天要价”更不值得提倡,爱情的真谛应该是基于理性和自信的“待价而沽”。爱情可以规则化,但绝不能程式化。无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是勇敢追求,自由恋爱,这些都是追逐爱情的途径和皮相,其本身并无任何色彩而言。爱情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婚姻上来,以幸福与否作为评判标准。伤心时的泪、开心时的醉,都因追求而可贵,都值得我们细细去品位。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真心希望我们不要总是以爱之名,打着爱的旗号,来贪慕自己的一己之私、一时之快。古人云:“过于厚着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或许我们应扪心自问,“知足常乐,难得糊涂”的爱情观,何尝不是爱情的另一种境界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