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一本书的阅读印记
又是一年秋风起,脑海里就断断续续闪现了《康家村纪事》里的片段:那些非正常的死亡,女高中生刘菲,杀人犯吴玉刚,以及儿时的溺水经历带来的死亡恐惧感……近年来很少有那么一本书的阅读体验,细节能在我心上烙下如
又是一年秋风起,脑海里就断断续续闪现了《康家村纪事》里的片段:那些非正常的死亡,女高中生刘菲,杀人犯吴玉刚,以及儿时的溺水经历带来的死亡恐惧感……近年来很少有那么一本书的阅读体验,细节能在我心上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曾经涉猎的若干,即便诸多被冠以纯文学的神圣之名,亦是不可避免匆匆擦身,难再激起二次翻阅的渴望,但《康家村纪事》绝对是个例外。
(就如茫茫人海中的友谊,许多人的费尽心机,若是心灵沾染上世俗的过多尘埃,没有及时拂拭,该成为过客的不可避免。不管是谁,我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
它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不是意识流,也不是自传,却又仿佛都是。辽北作家高晖(本文以下篇幅多用作家在新浪博客的网名“村长”替代)用独特的片段叙述笔调,智性地引领我们人性的回归。
一个孩子的心灵成长史,溺水的经历,对黑暗的恐惧,对生命的困惑……一桩桩,一个个片段记忆,如黑暗中一道道电闪雷鸣,震撼着我麻木已久的灵魂。它远比小说、散文、意识流、自传等更吸引人。
我怀着虔诚的心意,尊敬地阅读。不敢亵渎,因为村长在用村庄的记忆唤醒我沉睡在身体深处的基因密码——关于成长的故事,关于心灵对生命的解惑。生命是庄重的,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是庄重的。村长犀利的目光,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似乎游离的意识,并付诸文字。
再次回味书中的细节,我的大脑凝滞了那些超负荷的信息,呈现出一片空白——我喜欢这样的状态,而且经常会想到:也许,哲学家终其一生的哲学研究命题,就是努力拂去人类记忆涉世一遭所遗留的那些定向痕迹,还原生命原本的空白与本真,所谓“意义”。
对于哲学著作,我的阅读起步时间较晚,向村长请教,他说:“建议读读刘晓枫的《诗化哲学》及《沉重的肉身》。”
我记得这些——师者智性的引导一次次为我的阅读之路良性导航。
他的文字超越了小我的自私与市侩,在博大、慈悲里更加敦厚。村长与诗人的交谈引用了一位著名航天飞行员的话:“人类太渺小了!人类太愚昧了!人类不应该上天!天上有什么你们知道吗?我说,天上到底有什么?你根据什么判断天上有什么?最后,他什么也没有说。他说他喝多了……”
我觉得:必须见证到博大或心灵历经这样博大意识的荡涤,才能自惭于自身的渺小。是的,我们连撒哈拉的一颗微尘都算不上。
他谈文学:“我们不要求所有的文学都具有神性,但一定要有与神搭界的文学。这样的文学,要与我们没有经验和参与过的事情相遇。我们的语言要积极贴近神性。其实,语言本身就具有一种超强的自我契合能力,比如语气、质感、句子、节奏、流动感、意向等等,所有文字单位的排列方式,都不是知识制造的,更不是文化制造的……”
我把他说的“神性”理解为“信仰”。记得村长曾经说过:“我对写作是敬畏的态度。”童年的印记,足可以引导我们一生,我以为是这样。譬如一个人童年的意识里对阅读有着强烈的渴望,他/她的人生航向很可能朝这个求知欲目标有意识地走,也许在旅途会遇到磨难,但大致的心灵坐标体系不会更改。
他谈诗人与诗歌:“写作,尽管对于每个人都有所不同,但到达一定进程的时候,总会产生交集——写到这时,我们彼此应该更能理解对方想什么、写什么。我时常能感受到,在文学的各门类中,诗歌的状况一直最好——诗人的状态也一直最好。也许,好就好在诗歌不可以卖钱,这样也就把诗歌给救活了。出版了诗集也不能买钱,这就是它和写电视剧、写小说产生的差别。孤寂,作家和作品都不热闹,这是艺术品的常态,一沾上钱就会自动贬去艺术本身的价值量,没有办法,古今中外都这样。其实,这些年来,阅读最多的就是诗,我始终在跟踪阅读你们这些中国最优秀的诗人。一些诗歌和诗人给了不小的启悟。我不是诗人,但是,我了解诗歌……”
这样的阐释非常深刻。艺术一旦沾染上铜臭,艺术的纯度就要大大打折扣。即便我们中的许多人尚在温饱线上奔波,与缪斯的殿堂距离甚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美学的追求。倘自身创造不了艺术,那就努力欣赏真正的艺术,譬如《康家村纪事》这样的纯文学文本,这样一本散发着人性温润的,有深度的,有厚度的著作。
走在人生的旅途,无论什么时候,我因感动而铭记村长的话:“无论走多久,我们都要回家。”回家,为灵魂找一个栖息的菩提之地,村长一直是为我启明的灯塔。
“形而上”这样的哲学意识无意识充溢在《康家村纪事》一书中,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靠咀嚼文字体味。
我心中的村长有着哲学家一般的深邃,而他随和。他的文字中多次提到过“萨满师”,这个概念于我抽象的理解是:神秘的模糊。他曾经说过他是泛神论者,既敬畏佛法,又恭敬基督。无论什么样的宗教,说到底还是人类的信仰。他说:“笃诚修为,清净无欲。”
关于生者对死亡的体验,他提到一个词:过阴。“过阴”一说,在乡下常见。我想,只有真正体会了死亡经历的人,才会品出生命真正的况味,才会感悟出生命的庄重及可贵。也许,拥有了这样经历的人,才会从繁杂琐碎的市侩中走出来,笑看人生云淡风轻。诚然,村长是个智者,所有论点有的放矢,切入了生活,抓住了形体意识。
更让我感佩的是:他文字语言的简练与运用的收放自如。我觉得读他文字是无比幸运的,他曾说:“文字写给读的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作者与读者的心灵契合是一片叶子与另一片叶子的私语,跨越了天南海北的地域。”
我不敢妄言读懂,但努力朝“一片叶子与另一片叶子邂逅私语”这个方向,前行阅读。
村长通过一段心灵沧桑史,多年来一直走在纯文学朝圣的路上并践行着。真正的文学,从来是与名利无关的。让人遗憾的是,在这个文学边缘化的功利时代,真正做文学的人,少之又少。村长通过自己的沧桑,对生命的庄重,庄重着纯文学本身的神圣与不可亵渎。他的书,被中国近代文学馆永久馆藏。他的人格及作品对我的撼动力量,我在心里永久地瞻仰。
文字是一种途径,解读生命基因密码的一种途径。真正的文字,远离了名利场的喧嚣,回到那时,回到村庄。童年,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