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压力
去年底以来,温州市委市政府在抓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同时亦在狠抓政府转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反响强烈。最近,在跟一些县(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官领导干部的接触中,听到不少的哎叹声,说现在领
去年底以来,温州市委市政府在抓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同时亦在狠抓政府转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反响强烈。最近,在跟一些县(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官领导干部的接触中,听到不少的哎叹声,说现在领导干部不好当,“压力”太大!且不说是真是假,但起码说多数领导干部的责任神经已被触动,开始有了精气神。正如广大市民所说,领导干部就应该有压力。这是因为——“压力”是梦醒。近年来,温州因为有了“温州模式”的光环,经济社会发展的步子减慢了,加之土地、政策、环境、观念等制约因素,一些领导干部变得萎靡了,缩手缩脚,不敢作为,前怕狼后怕虎,遇到矛盾绕道走;一些领导干部变得消沉了,懵懵懂懂、浑浑噩噩,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疲于应酬、不理政事。更有个别领导干部变得自负了,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专横跋扈,不顾环境,不顾大局,不顾民生,不顾长远,搞政绩工程。所有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市委市府抓政府转型,开展“互学互比”活动,实行“千金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责任分解,推行领导干部重大工程目标责任考核,这对领导干部确实是压力。但更重要的是把领导干部从萎靡中、睡梦中、蛮干中惊醒。
“压力”是责任。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推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既是庶民百姓对官人或领导干部的期盼,更是对其的激励和鞭策。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是经党组织培养锻炼,经摸爬滚打、艰苦努力,从普通百姓中成长起来的,在现任职务岗位上,有党和政府的重托,有广大百姓的信赖,担负领导责任,理应坚决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和指示,理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在那一级领导岗位上,都不容许有半点的马虎和懈怠。否则,即是失职或渎职,对党和人民造成犯罪。
“压力”是报恩。一是报党恩,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都是经党培养和教育成长的,理应听党话,受党指挥,由党安排,永远忠于党。二是报百姓恩,我们每个人都是由母体孕育、百姓哺育、社会教育而长成,吃百姓种之粮,穿百姓织之衣,用百姓纳之税,理应为百姓办事为百姓服务。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把事情做好,这即是报百姓之恩。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端正心态,用纳税人的钱,虚心为纳税人办事。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百姓掌权,为百姓做主,为百姓服务。否则,“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压力”是动力。惰性是所有动物共性特点,人作为高级动物也不例外,同样具有惰性的自然属性。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一般动物,饥饿会使其凶猛扑食,以维系其生存。而人除了饥饿贫穷压力可以激发智慧、拼搏、争斗的动力外,其外部施加的诸如目标任务、困难矛盾、生死威胁等压力,同样能激发出奋发有为、攻坚克难、不怕牺牲、殊死搏斗的动力。市委市府为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狠力实施政府转型,机关部门整合、国有企业重组、领导干部调整,实施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建立工程项目考评问责机制,这一系列组合拳打得干脆利索,确实给力。只有这种压力,领导干部才能迸发出智慧,才能增强魄力,也才能增长才干,最终才能推进大发展。在这种氛围中,如果还有领导干部执迷不悟、消极等待、或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忽悠百姓,那他只能是迂腐蠢材,也只能是被淘汰罢了。
“压力”是绩效。压力不等于绩效,其只有通过所产生的动力才能实现绩效。按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压力只是外因,其只有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或者说产生的动力这个内因,促使其事物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才能实现一定的目标效果。但没有外部压力,人们很难自我改变其惰性心里。现在,市委市府为了加块温州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适度给各级领导干部施加点压力,是所必然。只有我们领导干部有了压力,才能更好的为百姓谋福祉。广大市民百姓才能减轻生活负担压力,提高幸福指数。
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释然吧!不要把压力当成负担,自觉释放压力,把这些压力看作是温州之幸,温州之福,自然会变得轻松。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