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感悟之:半部《论语》何以治天下?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篇第二章[译文]有子说:“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而喜欢冒犯上级的人,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篇第二章
[译文]
有子说: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而喜欢冒犯上级的人,是少有的;
不喜欢冒犯上级,
而喜欢造反作乱的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在根本的问题上下功夫,
根本建立好了,人道就产生了。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在历史上,在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例子:
因为用人不当,国家灭亡了;
因为用人不当,企业倒闭了;
因为用人不当,自己倒楣了。
所以,无论是官员,还是企业家,都把选择部下,作为第一任务。
那些正在物色部下的人,请注意了:两千多年前的贤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的——有子,教我们一个千古不变的观人之术。
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本来出身行伍,没有什么学问。当上宰相以后,治国有方,文武大臣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天下太平,海晏河清。别人请教他治国的决窍,他说:我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以前,读到这一段史实的时候,我还真的不太信服: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太神了吧?是不是古代的腐儒们编造的典故?但是,现在我有些相信这个故事了。
毛泽东他老人家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当领导干部无非两个任务:一是制定政策,二是用人。
小到管理一个作坊,大到治理一个国家,都是这样。那么,用人也无非两件事,一是选人,二是管理。
选人的标准是什么呢,是服从——服从大局,服从原则,服从上级,服从纪律。那些无视大局、无视原则、无视上下、无视纪律的人,即使再有才能,在一个团队里面,也不会起到好的作用。当然,服从不意味着奴性,不意味着不分是非,而为了大局,约束自己。
什么样的人能够服从呢?有子教我们一个以小见大的决窍,那就是观“孝”、观“弟”——能不能孝顺父母,能不能与弟兄和睦相处。有子说: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而喜欢冒犯上级的人,是少有的。不好冒犯上级,而喜欢作乱的人,从来没有过。我想,在这里,“犯上”并不是指顶撞上级,而是危害上级;作乱也不一定就是造反,而是危害大局。
一个人,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不会记住领导的恩德的;能不择手段的和弟兄争利,是不会与同事友好相处的。在他们的心目中,个人永远高于领导,私利永远高于大局,自己永远高于别人。一旦危害上级能给个人带来利益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危害上级;一旦危害同事能给自己带来利益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危害同事。
想想吧,你会不会用这样的人来当你的部下?
也许有人会说,按照这个观点,不孝不弟的人不是都要失业了吗,还有谁会来用他?曹操不就是用人不拘小节而终成大业的吗?战国名将吴起不也有杀妻为将的丑闻吗?用人,何必斤斤计较别人的品行呢?我用的是他的才能!
的确,我们用人,是用才而不是用德。但是,要用无德之人,作为领导者,要考虑三个问题:
你的管理体制如何,能不能制约这些人的恶劣发挥不了作用?能使他们的恶行无从施展?
你的个人能力如何,是不是足以防范和制约品德不良的人?能防患未然而使他们不足为害?
你的事业性质如何,是不是更需要能力而不是德行?比如战争,比如赌博?
治国,一半的问题是用人;用人,一半的问题是选取人。《论语》中,只用区区45个字,就阐述了治国问题的四分之一。大哉《论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话说气质
下一篇:解读命运之一:人是有命运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