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明朝县署的账本

晒晒明朝县署的账本

昼行散文2025-11-05 02:36:39
家里有一本书,名日《宛署杂记》。书由于年代久远,书页有些发黄、发脆,但保存还算完好。所以如此,我想大概是因为这本书太难读了,很少有人动过。书不仅是繁体,字如粟粒,而且事无巨细,颗颗粒粒,完全是一本繁琐
家里有一本书,名日《宛署杂记》。书由于年代久远,书页有些发黄、发脆,但保存还算完好。所以如此,我想大概是因为这本书太难读了,很少有人动过。书不仅是繁体,字如粟粒,而且事无巨细,颗颗粒粒,完全是一本繁琐的流水帐,以致于拿起过好几次,也只是翻了翻就放下了,总也没有读完。
《宛署杂记》,明朝人沈榜编著。沈榜,明万历十八年顺天府宛平县知县。顺天府即今天的北京,为明朝的都城。顺天府辖二个县,为宛平、大兴,辖区相当于现在北京的西城区和东城区,真正是“辇毂之下”,“京师首善之邑”。
这本书之所以称为“杂记”,是它不仅记录了当时当地的山川地貌、历史沿革、人口地亩、民风人物、寺庙古迹等,更多的是记录了当时县署的税收和支出情况,完全是一本细的不能再细的豆腐帐,让你很难有耐心把它读完。
举个例子。先说赋税收入:宛平县当时共有佂粮地“贰千捌百陆拾伍倾伍拾肆亩叁厘伍毫叁丝”(明朝人不懂小数和阿拉伯数字,否则用286554.0353亩表示要明白的多)。赋分二种,为正赋和繇赋(略似现今的国税和地税)。万历二十年,宛平县共佂收解送正赋折银“叁千陆百陆拾捌两柒钱伍分贰厘陆毫伍丝肆微捌纤陆沙陆尘陆埃壹渺贰漠伍癦(用小数表示应为3668.7526548666125两);税共佂收折银”叁千伍百肆拾壹两捌钱叁分捌厘叁毫贰丝肆忽柒微捌纤(用小数表示应为3541.83832478两)。从以上二个数字看,上缴的正赋小数点后保留了13位,而自留的繇赋小数点后只保留了8位,说明上缴的正赋更是马虎不得的。此外,由于皇帝贵族兼并土地,宛平县还有大量的皇庄官地。这些地由平民百姓佃种,由宛平县代为佂粮。以黄垡皇庄为例,共有土地三十二倾八十七亩三分五厘五毫,每亩佂粮三升三合,共佂粮一百零八石四斗八升二合七勺零一抄五撮。我算术不精,记载的知识有限,有谁知道这“一抄”、“一撮”是多少?
说完赋税收入,再说支应和开支。作为明王朝中央政府的所在地,宛平县的支应负担是很繁重的。每年大到皇帝的行幸、皇族的婚丧嫁娶、宗庙陵园的祭祀,以及为国家遴选人才的乡试、会试、殿试;小到中央各部官员的过往升迁,甚至办公用品(笔墨费),这些支应费用最终还要转嫁到老百姓身上。这里且不说这些支应的繁巨,只说记录的那可真说的上细致入微到了极致。我不想考验读者的耐心,过多地引用原文。只举一个乡试的例子:从修缮贡院开始,修了哪里,用了什么材料、人工,花了多少钱,那都是清清楚楚。接着是乡试的上、下马宴,摆了几桌、一桌几人、参加人是谁、上的什么菜、喝的什么酒;不仅如此,办宴席当中用的油盐酱醋、瓜果蔬菜、鸡鸭鱼肉、桌椅板凳、杯盘碗盏、秫秸柴炭、人工火夫、绳索纸张、铁铲菜刀等等等等,这些物品几斤几两个头件数、价值几何,也都记载的毫厘不爽。应该说,这本豆腐帐尽管繁琐,但反映的信息量还是很大的,但主要有二条:一是反映了明王朝统治阶级贪得无厌,横佂暴敛,人民负担沉重;二是你不得北承认,当时的官员办事还是比较认真的。众所周知,明朝的吏治是非常严酷的,它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苦出身,从小饱受剥削压榨,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他当了皇帝定下的规矩是,凡贪银十两以上,先“断其十指”,然后“剥皮实草”,公开示众。此外,明朝还有非常庞大的特务监督机构“东厂”、“西厂”、“锦衣卫”其手段之狠辣,渗透之广泛,莫不使人闻风丧胆,以至于明朝的官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谨慎和有所收敛的。例如嘉靖年间著名的清官海瑞,为母做寿仅“市肉二斤”,不但活着的时候“家徒四壁”,而且死了以后都“无钱下葬”。要知道他可是官至二品的监督御史啊!
说到这里,我并不是有意为封建王朝唱赞歌,因为我们生活的时代比封建王朝要先进优越的多,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任何时代都有好人和坏人,优势和弊端,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比如前些日子在广州开的亚运会,广州市政府2005年在国务院会议中承诺办亚运会的费用不超过三十亿元,办完后广州市政府承认花了一千多亿元,而锺南山院士查资料发现,真正的总投资是二千五百七十七亿元。这么多钱花在哪了?怎么花的?为什么前后出入这么大?我相信不仅老百姓不清楚、不明白,连广州市政府也是稀里糊涂没法交代。再比如前不久国务院召开会议,温总理亲自下令要求中央各部委最迟六月底公开“三公消费”,但时至今日,仍有近九成部委没能公布。已公布的部委当中,最先公布的科技部只有一句话,“三公”一共花了4018.72万元。而被当做样板的审记总署,也只是把“三公消费”分别列出,稍微细化了一下,标明了出国和接待的人次、车辆的数量和运行情况,你根本看不出这些花费是否“合规合理”。至于那些没能公开的部委,我想他们也决不是有意抗命,他们也许是稀里糊涂拿不出,或者是有“猫腻”无法交代。
中央领导多次号召我们,要努力学习和继承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遗产。我想,仅这一点,我们现在的官员就应该向明朝的官员好好学一学。当然,我们的社会与封建王朝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的官员是为统治阶级效力的,我们的官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他们的钱叫“银两”,我们的钱叫“人民币”。“人民币”的意思就是人民的钱。人民的钱就那么好花吗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