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捎上爱,走进紫荆校园
深深的山坳里,有那么一群留守孩子,让我们很牵念。我们因此而走进。得到了我们意想不到的一些收获……—题记(一)无独有偶,四月岁末,恰逢中华读书日。作协部分代表行在了去紫荆学校,为留守孩子们捐书、送精神食
深深的山坳里,有那么一群留守孩子,让我们很牵念。我们因此而走进。得到了我们意想不到的一些收获……—题记
(一)
无独有偶,四月岁末,恰逢中华读书日。作协部分代表行在了去紫荆学校,为留守孩子们捐书、送精神食粮的爱心路途上。
亦或因为上苍感动于我们的小举,纷扬多日的阴雨天,竟突放了晴。一路行去,有同类人闲侃,有好心情作伴,似乎觉得那日的天空越发的高远,似乎觉得那日的云越发的白,似乎觉得那日天的底色越发的蓝;匆匆入帘的草色,似乎觉得越发的青。
一路行去,因为有博爱上心,让难行的山路,即便有很让人很难承受的剧烈颠簸,大家也能一笑而过;让难行的山路,即便有车碾过道路的积水溅到我们脸上和口里,也能一擦而之;蜗居在车尾的作家们,即便不时的会遭遇放置在头顶上书落下的袭击,他们也就是轻松调侃而之。
三小时的行程,漫漫难行的山路。山里飞出的凤凰男—作协的帅兰秘书成了我们的向导。山中的那道沟坎、那道山梁、那道风景,他是如数家珍,向我们娓娓道来。胜利在望之际,我们顺他手指的方向瞧去,感觉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尽在咫尺。然,走过方知,事情恰恰与我们所想相反。车绕着山坡一圈圈的直上,深入到浓荫蔽日的次生林沟壑边,然后再继续绕行。不到一小时的功夫是不能从这山到达那山的边沿。以前曾在电视中眼见诸如贵州山区才出现的那一幕,居然很真切的演绎在了我今时的视野里。如若说以前曾因青春年少沸腾热血驱使我产生到贵州支教的念头,那么现在更多的却是人到成熟年纪时,理智思索中的那一丝为紫荆孩子们上学难感伤的伧然。
行在路途,遥看对岸哪些高耸的山。想想山里孩子上学起早落黑的情景,让我们即将捎去的那份“小爱”因此有了心灵的颤动。
(二)
临近中午,我们一行人到达紫荆学校。大幅的欢迎标语,挂在了整洁校园的最显眼处。翘首等待我们到来的领导们早早的静候于校园的门口。下车,在简短的礼节寒暄后。顷刻,安静的校园内,清脆的口哨声起、洪亮的广播声起。之前寂缪的操场,顿时有了排列有序出教室的同学们与面带爱意的老师们。一会儿的功夫,不大的操场上,集结了紫荆小学、中学全体的师生。……一切的一切在勿需高调的解释声中传达着对我们前来捐书献爱心活动最浓烈的欢迎。
捐赠活动开始了,我坐在了嘉宾席上。眼瞅台下,孩子们一双双因我们到来充满期待的眼睛、孩子们一张张质朴脸中略带怯怯生涩的表情,让我有了难以言志的羞愧袭上心头。只因那么一点微不足道的爱。不过,接下来留守孩子代表的那一番热情、自信、感恩、温馨的欢迎致辞,让我们看到了大山深处、农家孩子不比城里孩子差的事实,让我们看到紫荆学校人才在一直朝前的希望。将近8年时间在正式场合没有用说普通话讲话的校长,竟然操起了很不标准的普通话语。我知道他这是因为我们的到来欣喜驱动使然的结果。
煦暖的春光,让人身很温暖。隆重的礼数,让人越发的坚定献出爱心的无悔。
纯净的脸庞,渴求知识的双眼,牵引我们在捐赠仪式后马不停息的走进了孩子们学习的课堂。随意走进任何一间教室,良好的学风,让课堂上呈现的总是亦或端正坐姿专心听老师讲课、亦或高举手求得老师抽取回答问题的机遇,亦或配合肢体言语与老师进行课堂互动活动的孩子们……一个个让我们很喜欢的眼见镜头入了眼。心里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山里孩子或许输掉的是自打出生之时地域位置对他们的限制,但是输不掉的是他们想通过学习走出山外的哪种不倒的志向。这也是城里孩子所不能经历的一种人生阅历。
(三)
留守儿童,是作家雪燃一直很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而正好紫荆学校50%以上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
抓住机会,深入留守孩子们的中间,倾听他们的心声,顺理成为我们此行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午饭后,我们走进了学校的会议室,翻阅了留守孩子们对他们爸爸妈妈写下的心语。短短时日,初略浏览几大本稿子。涌上心头的唯有“心痛”二字。其间有位孩子的话语,时至今日我也能记起他在本子上写下的话语。“爸爸妈妈,春天来了,天也暖和起来。我们山里的树枝发出了嫩叶,山坡上的野花开得很漂亮……大自然中的春天景色真的很美。但是你们却不在我的身边,我的心里依然不暖和。感觉山里的春天离我好遥远……爸爸妈妈,春天它不属于我……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我宁愿不读书,你们就不用挣那么多的钱了……”
掩卷静思,归结留守孩子们所有的文字心语,那就是他们的心,始终潜在的是缺失父爱母爱的孤单;他们的情感,始终潜在的是缺乏父爱母爱的落寞。尽管可能有爷爷奶奶的照顾,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但这依然取代不了孩子们眼中一如既往的对父爱母爱的渴望。
暗暗念念哪些留守孩子们的话语,私下想想我们接下来能做的所及。我们走进了留守孩子们的中间,面对面与他们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真切的了解他们的相法,尽我们所能的帮助这群让人很牵挂的孩子们。作家锡荣,选择了给孩子们一一点评作文,用心交给他们一些写作的基础要领,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并且还大声的对孩子们说“有啥困难就直接找张伯伯”;作家雪燃更是饱含深情的用自己的实例疏导留守孩子们因为父母不在身旁而导致的心里郁结,鼓励孩子们通过发奋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小妹儿作家何吉则在动情中给其中一位爸爸死了,妈妈也不知去向的留守孩子,留下了为这孩子提供帮助的“热线”号码……
这些看上去或许还是很微小的善举,但人性中的博爱光芒却散发在了这群留守孩子的身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