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丈奶奶的悲苦人生
丈奶奶去世了,带着深深的遗憾和对亲人的无限眷恋,走完了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己丑年的第二天,大年初二,享年九十一岁的丈奶奶永远闭上了眼睛,或许对于这个世界没有丝毫的感情和留恋,因为有太多的苦难和不公平无
丈奶奶去世了,带着深深的遗憾和对亲人的无限眷恋,走完了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己丑年的第二天,大年初二,享年九十一岁的丈奶奶永远闭上了眼睛,或许对于这个世界没有丝毫的感情和留恋,因为有太多的苦难和不公平无情的强加在这个瘦小的老太太身上,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或许永远不再醒来是对老人最好的解脱,也或许是上天对苦难人最好的眷顾吧。
按照当地习俗,哪家老人故去要选择良辰吉日举行送殡仪式,族人和亲属都要到场悼念,还要请专业的唢呐班子吹奏,俗称听喇叭,目的是告慰亡人的在天之灵,另一层意思是因为老人操劳一生,死后要留个念想(响),同时变相的向族人宣告,谁家的老人“仙游”了。
大年初六,是听喇叭的日子,如果不是唢呐咦哩哇啦的呜咽声,真的感觉不到伤心和痛苦,因为丈奶奶年过九十儿孙满堂,用当地人的话称为“喜丧”,所以参与支事的人见多识广,都习以为常了。
妻子几次嚎啕痛哭,伏地不起,历数着丈奶奶多灾多难的悲惨一生。
偶尔听妻子为丈奶奶鸣不平。丈奶奶生于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大上海的一个小资产家庭,父亲是个体老板,家庭殷实,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童年时期的丈奶奶衣食无忧,带着美好的憧憬和梦想顺利的读完女子师范学校,按常理如果丈奶奶在上海嫁到一个门当户对的富余家庭,也许命运不至于像后来那么的凄苦。可是在旧中国多灾多难的岁月里,一切可能都变成了不可能,一切不可能却总会有奇迹发生,丈奶奶和丈爷爷离奇的相遇了,当时的丈爷爷年轻从军,戎装在身,从岳父的眉宇相貌可以推断,当时的丈爷爷一定是鼻梁高挺,浓眉大眼,年青英武的帅小伙,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在天庭那位分管姻缘的白胡子老头精心安排下,丈爷爷和丈奶奶由相识到相恋,最后不顾家庭的反对鬼死神差的跟随丈爷爷跨江渡水远嫁山东,来到了久负盛名古滕国,而丈爷爷为什么脱掉了英武的军装弃军从民?或许是因为丈奶奶的缘故吧,这一切无从考证。
出殡那天,我偶然在窗台上发现了一枚印章,淡黄色,小巧而又方正,上面清晰地篆刻着“杨一萍”三个字,丈叔告诉我,这是丈奶奶从上海带来的唯一物品,天然牛角的,我想这也是丈奶奶留下的唯一贵重的遗物吧。“杨一萍”诗一般美丽的名子,不正和琼瑶笔下《情深深雨蒙蒙》中小燕子饰演角色的名子一样吗?带有浓厚的大上海气息,美丽的人才配有美丽的名子,相信丈奶奶年轻时也一定是俊秀美丽的江南佳人。初识丈奶奶是2003年仲秋节前期,跟着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妻子第一次回娘家,被“验明正身”,而丈奶奶正是把关的重量级人物之一,当时的丈奶奶已经八十五岁高龄,耳朵已严重失聪,给她说话得双手卷成喇叭状伏耳大声叫喊,双腿已经不听使唤,行走得靠拐棍的帮扶蹒跚艰难前行,但是旧中国并没有给她留下三寸金莲的印记。眼睛不花,当时正在阳光下阅读陕北文学巨子陈忠实先生的中篇小说《四妹子》,颇为认真,这着实让我吃惊不少,年过八旬的老太太还能识文断字,并且还看现代文学,了不起,这是第一感觉。我仔细打量这位腰身佝偻的老太太,她同时也打量着我,其认真程度远高于我看她,真害怕我脖子后面的三颗阙子被她发现,以免留下不好的印象,我知道这是给她心爱的宝贝孙女选择快婿,马虎不得。丈奶奶的头发已经寻不到一根青丝,苍苍白发映衬着蹉跎沧桑的面庞,无情的岁月已在老人面颊上刻下了深深地年轮,见证着一生的辛酸和苦难。“奶奶”我伏耳大声叫喊,老人高兴地点头示意,表示已听到我在叫她,然后艰难的从椅子上站起来,我忙搀扶着进到屋里,丈奶奶叫妻子给我倒茶,我却没听懂她在说什么,因为话音里还残存着浓厚的上海味,只是没说“阿拉”罢了。第一次见面我给丈奶奶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后来听妻子说只提了两条宝贵意见,同时是我致命的缺点,一是海拔稍浅,二是文凭太低,评价入木三分。老太太哪里晓得,这两条一度给阿拉造成多大的心理负担。
后来陆续知道,丈奶奶嫁到滕州后早期的生活还算幸福美满,和丈爷爷相濡以沫二十几年,夫妻感情颇深,孕育了岳父和丈叔两个孩子,只是没有女儿,成为一生的遗憾,所以倍加疼爱孙女。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轰轰烈烈的爆发了,由于种种原因,丈爷爷没能躲过历史所赋予的悲惨命运,和大多影视剧里的场景一样,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岁月啊!老人是积劳成疾,还是一时想不开我们不去追问,总之是永远的告别了深深眷爱着的妻子和儿子早丈奶奶42年提前到天国注册了。这无疑是给丈奶奶致命的一击,当时地丈奶奶不满50岁。七十年代后期,全国恢复平反,一切百废待兴,村里开办了小学,由于丈奶奶上过女子师范,所以被安排在村办的小学里担任临时教师,也算告慰丈爷爷的在天之灵。生活上暂时有了转机,可是好景不长,八十年代初期,教育系统精简人员,丈奶奶面临着“下岗”一次结清500元和转为民办教师的两难选择,500元那个年代的一笔巨款,可以给儿子还清债务,可以盖一座八八的青砖瓦屋,丈奶奶权衡利弊,选择了前者,现在看来这无疑是一个及其错误的选择,但是没有办法,后来在多方争取和好心人的帮助下,民政局每月支付150元的低保金,算是老有所养。就是这少的可怜的150块钱,老人还省吃俭用,我们结婚的时候还非得给妻子积攒了几百块钱,儿子降生的时候还以老姥娘的身份给了见面礼,沉甸甸的票子啊!老人的心。
写到这里,我再也控制不住,喉咙被哽住了,眼睛里流出了温热的液体。丈奶奶,可怜的人啊!
悲苦似乎有意折磨可怜的人,98年岳母被确定为癌症,不久就抛下了年幼的妻子和内弟,全家又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当时妻子正读高三,内弟上初中,八十岁的丈奶奶又扮演起奶奶和母亲的双重角色,八十岁正是安享晚年的年龄,可是残酷的现实不允许,丈奶奶和妻子姐弟俩相依为命,既要督促姐弟俩学习,又要给岳父做饭,辛劳程度可想而知。在奶奶的精心照料下,妻子和弟弟双双考上了大学。故事到这里似乎趋向完美的结局,可是命运真是作弄人,2006年岳父又突患脑血栓,半个身体行动不便,生活仅能自理,对于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八十多岁的丈奶奶只能是自己照顾自己,妻子隔三差五的回娘家,每次回来都是以泪洗面。08年内弟结婚前期,丈奶奶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