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名人喝咖啡
读完有上海文汇出版社最新推岀的《名言有毒》一书,掩卷揣摩着书籍封面上的一行字:高老师继《精养女儿实验报告》之后又一部智慧的书。我悠然联想起几年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读完有上海文汇出版社最新推岀的《名言有毒》一书,掩卷揣摩着书籍封面上的一行字:高老师继《精养女儿实验报告》之后又一部智慧的书。我悠然联想起几年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描绘的是一个农家子弟经过18年奋斗、才取得和大都会里同龄人平起平坐的心灵体验。喝咖啡原来竟也包含着一种身份,一种生活的姿态。
《名言有毒》这书写得有点奇,将古往今来近五十位名人的、高老师认为是错误的名言挑岀来,并被冠以有毒,而将其批判之。这些名人中,有举世公认的圣贤和导师,如孔子,孟子,尼采,卢梭等,有闻名于世的大师,如培根、纪伯伦、托尔斯泰、易卜生,罗曼、罗兰、歌德、沙士比亚等,有国内当红的名人,如周国平,易中天,李开复等。这些名人、无疑是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的日月星晨,他们的作品是我们精神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料,能受到后人的顶礼膜拜是不为过的,起码这些名人在我心里就很神圣。所以,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悬着一颗心,也为高老师捏着一把汗。但奇得是,最后这些名人的“有毒”名言,竟被高老师一一驳得体无完肤,我也竟忘情的击掌叫好!真有底气,高老师敢与名人叫板。如果用温和的比喻,那就是:和名人喝咖啡。
喝咖啡无非是一种交流,对象为何一定要身份对等呢?生活姿态的优雅与否,不取决于你所坐的位置、所持的器皿、所付的茶资,它取决于你品茗的态度。
看高老师吧,在《名言有毒》中,笔触所及,时而古,忽焉今:方论华夏,顷即域外。思绪跳跃跌宕,联想恣意飞驰。在让人惊叹于高老师的鲜明价值判断和深刻人生思考的同时,更敬佩于高老师不屑那些名人身份的一种生活姿态,一种读书心态,一种对学问的严谨,和追寻真谛的勇气。不可否认,本书中所透出的那种纵横千里的气魄,那如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般丰富的思想,凝聚着高老师几十年的奋斗:博览群书的知识积累和思考。但如果没有这种生活的恣态呢?高老师在自序中写道:“有朋友劝我别写这本书,生怕有人说我不知天高地厚自高自大,坏了我平时性格温和,待人宽厚的形像。可我谢了朋友的好意,却不听劝…”有点壮士出击的韵味了。“人,生来平等,所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道德面前人人面等:所以,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下,人微,不等于言轻:伟人、名人,所说之话未必正确”。这就是高老师和名人喝咖啡的态度。
说起喝咖啡,想起鲁迅说的话:把喝咖啡的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上。先生在国难之时以天下为已任,书读得很沉重。看《名言有毒》的犀利题目,高老师似乎很鲁迅。但细品慢读,我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读书学习对高老师而言肯定是快乐的,那是灵魂深处的一种惬意,那是一种读了书以后,又能写岀书和文章来的追求精神王国里的自由、情趣和美妙感受。
欣赏几个片段,
孔子:人之患,好为人师。
高鸣:人之优,好为人师。
萨特:存在即合理。
高鸣:存在的不等于合理,合理的一定会存在。
梁实秋: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比自己的家更舒适,无论那个家是多么简陋、多么寒碜。
高鸣:世界上有很多地方比自己的家更舒适,如果这个家没有亲爱的人。
别林斯基: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高鸣:人类早于祖国,以后祖国消亡了,人类犹在。
苏霍姆林斯基:纯洁的爱情使青年人健康成长,轻浮的爱情、消愁解闷的爱情使他们堕落。
高鸣:爱情就是性吸引加友情。真正的爱情只有一种,那就是纯洁的、美好的、使人向上的、给人快乐和幸福的。
…这些名人名言,几乎如圣经一般,曾经烙印在我的人生途中。今天,却被高老师在喝咖啡般的语言氛围中,轻轻的,却异常沉重的推到了。
再欣赏其中篇章的标题:《其实没有家》,《爱情只有一种》,《人类早于祖国》,《深颜色压到潜颜色》《女人的迷人之处》,《钱是甜的》…
那深沉冷峻的思考方式后面饱含着热情奔放,厚实通迏的人性之美,与此相对应的,语言表达节奏有序,简历有力。既充盈着正气和信念的精神品质,又不失幽默诙谐的智慧。五十篇,议题各异,滋味不同。犹如咖啡里分黑咖啡和白咖啡,还有玫瑰咖啡和奶特咖啡的味道。
原来,因为时代的不同,读书不一定只有鲁迅式的,还可有高老师式的,即把读书当成喝咖啡那样享受的,写书如调拌咖啡的。
读完这本书,我竟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油然而生:想和高鸣老师喝一杯咖啡。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