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无声的旋律
从去年暑期开始,人民路广场自发形成的书法热,引人注目。起初是由几个中老年书法爱好者在广场南边青石板上用大笔蘸水写字,因而引来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于是乎,就有家长带着孩子“拜师学艺”,有热心“老师”便组织
从去年暑期开始,人民路广场自发形成的书法热,引人注目。起初是由几个中老年书法爱好者在广场南边青石板上用大笔蘸水写字,因而引来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于是乎,就有家长带着孩子“拜师学艺”,有热心“老师”便组织孩子从粉笔字开始,此举迅速蔓延开来,渐渐的孩子多起来,有200孩子带着小黑板蜂拥而至,这种现象在县城还是破天荒头一回,引起新闻媒体关注,新乡晚报,河南电视台相继报导,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也前来选拔其中优秀者,去中心培育,在县关工委、工商联组织企业赞助下,还开展了小学生广场手报书画比赛,一时间人声鼎沸。 奇怪的是来年暑期广场练习粉笔字的一个也没有了,那些“小黑板”、“粉笔字”竟然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青一色的练习地书孩子们,小水桶,小水瓶一字排开,形成一道路靓丽的风景。孩子们在青石板上全神贯注,一点一横,一撇一捺,每一笔每一划,一丝不苟,没有谁指定老师示范指点,可是在广场写字的中老年书法爱好者,都会倾心指导,不厌其烦。让人为之感动的是那些家长家,他们每天带着孩子来到广场,陪着孩子练习书法,孩子练,他们也练,有的家长比孩子练得还出色。整个一个暑期孩子们每天五点半就来到广场悉心苦练,如今他们已经步入临帖阶段,许多孩子悟性很好,进步很快,热情也特高,“老师”中有的擅长颜体,有擅长欧体,有的擅长赵体,孩子们也各自选择归于其门下,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没谁刻意要怎样。“大个胡”老师研习颜楷已经有二三十年,广场地书堪为县城第一人,字帖烂熟于心,用笔讲究,书写规范工整;“国脸刘”老师六十多了,初习书法不到两年,平日里运用电脑学习中国现代书法大师田蕴章的欧楷,临帖、背帖循序渐进,收益颇丰,进步神速,特别热心对孩子的指导示范。郑院长一杆笔犹如游龙,龙飞凤舞,泼洒自如,成竹于心,他研习书法近四十年,临习米市的行草,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此人好诗文,精中医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最让人佩服的是李书记,当过县政府办主任、好几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今年七十六岁了,满腹诗文,他的行草在广场没人可比,用笔用墨都非常讲究,如行云流水,字体潇洒飘逸,令人拍案叫绝;新民老师系县棉织厂退休职工,颜楷工整,功力老到,一笔一划都十分讲究规范,去年暑期他收了两人名学生,如今已经是广场的佼佼者。郑老师为人中肯低调,善于交流,从不卖弄;“大肚崔”老师七十有二,孩子们心中的好爷爷,乡镇党委书记、政府部门局长出身,每天他是第一个来到广场,孩子们的笔、水桶都由他保管,是一个热心肠的老人,擅长颜楷,更善于组织,退休后在县“关工委”工作,广场书法的引领者;“小王老师”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年轻人,现任县产业集聚区办室主任,说到他,还有一段佳话,县委书记一次上他所在的单位视察工作,发现别的工作人员无所事事,闲聊的、打牌的,唯有他在写字,书记当场表扬了他,询问到他的情况,得知他和爱人(代课教师)都不是在编人员,随即指示人事部门做为一种奖励公开解决了他夫妻两的编制。小王每天到广场更多的是辅导孩子们,非常热心,他在县城有个卖毛笔、字帖、水写纸的小店,每天他带着笔、帖、水写纸到广场为孩子们提供服务。
一群幼稚的孩子,几位爱好书法的中老年人,一支笔、一桶清水,一块块青石板,在青石板上灵动的是一个个生动的文字,还有千年历史的回声……书写的本来是一种工具,可是文字一旦成为书法就化蛹成蝶,蝶变成仙,成就了一生的华美。不知是谁把毛笔比喻成蜡烛送给他的情人,轻轻地歌:送给你一只狼毫吧,不曾点燃的蜡烛也不会熄灭。是啊!毛笔,未曾点燃的蜡烛,把书法连同中国文化的历史照耀得灿烂辉煌。广场地书,那靓丽的风景中,中老年爱好者和孩子们,不正在传承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宝吗?
轻轻地翻开那些令人敬仰书家的作品,一种情愫苏醒了,王羲之的作品出神入化,妙不可言,搜尽赞美的词汇也难描绘其高深与绝美。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的书法:群鸿戏海,舞鹤游天。历朝历代多少人呕心沥血、终极一生追随,最终都望尘莫及。颜真卿的作品厚重、古朴、苍劲,像一座千年古钟,每一条纹理都是一个故事,端详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产生浑厚的共鸣。柳公权的书法端庄清秀,像河边浣纱洗衣的邻家阿妹,或者款款而行的小家碧玉,言行举止、一颦一笑,遵规守据,温婉清丽。欧阳询的书法,松风鹤骨,像一个武功高深的侠士,刚劲中透着秀美。赵孟頫的书法风流倜傥,柔媚舒展,蕴含着千般娇媚、万种风情。观怀素的草书衣袂飘然的如飞天神女,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九霄云天,在赏心悦目中心荡神驰,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历代书法家如洒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珍珠,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道出了一代书圣成功的艰辛历程。练习书法,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计算机现代信息化工具的应用,书写文字不再单纯是用笔墨纸砚,特别是毛笔成为一种艺术而不是普遍应用的书写工具了,所以传承几千年的文化的工作,有待我们这一代代人去继承发扬,央视最近不是已经举办了几次汉字书写活动吗?为什么?这大概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了吧!令人欣慰的是,如今研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了,据我所知辉县市国家级书画会员达九名,省级会员三百多名,新乡凤泉区一个村,有数百人练习书法,其中在省市闻名的佼佼也有不少,我们县如今广场地书悄然兴起,特别是从孩子开始,其中引领者,家长们良苦用心可钦可佩呀!
2013年8月31日上午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