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难忘江南景

最是难忘江南景

一命归西散文2025-11-04 23:37:22
同刘禹锡比较起来,白居易是颇为婉约的一个人了,他欠缺的就是刘禹锡的那种豁达,那种顽强。虽然多年在地方为官,尤其是苏杭地区,但他并为因仕途的坎坷而不堪回首,相反,由于自己在苏杭的努力工作,使他对这个自己
同刘禹锡比较起来,白居易是颇为婉约的一个人了,他欠缺的就是刘禹锡的那种豁达,那种顽强。虽然多年在地方为官,尤其是苏杭地区,但他并为因仕途的坎坷而不堪回首,相反,由于自己在苏杭的努力工作,使他对这个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有了一种爱恋。以至老年后,唯一让他追忆的就是那段江南的日子。于是,他就写了三首《忆江南》。
忆江南(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杭州,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浙江钱塘江潮和灵隐寺的桂花。正如宋之问诗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苏州,他最惬意的是:一边品尝美酒,一边欣赏西施般的美女翩翩起舞。
白居易的忧郁气质正适合写闺怨词,而且写的情真意切。他写了多首《长相思》,有以景寓恋情者。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
也有把闺怨生活片段入词者。
长相思
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床独守时。
这首词据说是写给江南名姬吴二娘的,因而后来白居易咏叹道:“吴娘暮雨潇潇曲,自别江南久不闻。”对江南的追忆,看来他是思彻到骨子里了。

皇甫松,是牛党领军人物牛僧孺的外甥。在牛李党争中,牛党还是颇掌了好长时间的权力。由此推断,皇甫松的日子一定是过的比较舒服。他的诗一般,词写了不少,虽然境界不是很高,没有摆脱婉约的调子,但还是对词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他生活无忧,参与的宴会多,依谱填词,才华能够充分展示。他生在江南,耳濡目染了江南的风情和人事;他喜欢模仿南朝民歌,对南朝的诗歌进行了学习,并且运用到词中。在江南时,他结识了不少名流歌姬,很多时候混迹于秦楼楚馆,应该是个贾宝玉类型的人物。他的笔墨很少涉及思妇,而是指向那些情窦未开或者情窦初开的少女们;他总是用一种俏皮幽默的笔调来描述一种戏剧性的场面,让人如观电影。例如他根据教坊乐曲《采莲子》写的两首词。
采莲子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这位小姑,平时深藏闺阁,一朝入荷塘,犹如出了笼子的小鸟;她坐在船上,周围被重重的荷叶包围,似乎隔绝了与外边的世界,她才可以肆无忌惮,脱掉鞋袜,挽起红裙,戏水塘中。她的无拘无束,憨态可掬表露无疑。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兴尽晚回舟,陌上谁家年少,风流侵入小姑心。她痴痴的看,舟轻轻的飘。眼见少年远去,小姑急抛莲子,正中目标。却不想被人发现,脸红加心跳。她的大胆泼辣和率真,还有那一点点卤莽,都付于读者一笑中。
这两首词像两个电影片段,将小姑可爱可怜可笑可叹孕育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词的浪漫禀性在他的两首词中表现的很明显,江南的风物人情自会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不用别的,单单这两句词就足以让人识的江南,向往江南了。
皇甫松在江南的红颜知己不在少数,但久居长安,分离自然就多,但他不写分离,多写思念。魂牵梦绕,是他的一贯手法;有人用“朦胧”二字来评价他的词,是适合的。但凡那些描写梦境的诗词,哪个不是朦胧的代表。正因为梦的缥缈和捉摸不定,才配合了词人的迷乱和惘然,将思念推向了极致。
梦江南
兰灯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舡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兰烛独自流泪,无人剪;猩红色的屏风,镌美人蕉花,黯淡朦胧。梅子黄时雨如雾,夜朦胧,船朦胧,驿朦胧,桥朦胧;还有那笛声,呜呜然,闷闷然;那人语声,隐隐约约,断断续续……
那么,这个少女是谁呢?下面这首词可知。
梦江南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残月收尽余晖,主人已寝,黯淡无光。枕上片时,行尽江南。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梦中情人奏笙乐。这梦境啊,竟是如此婉转凄清,往事成空空余恨。
这个少女当是皇甫松在江南的一个钟情的歌姬。
皇甫松的词没有脱离花间词的窠臼,难怪后人评论说:“所谓儿女情长,英雄气少也。”但能写的如此细腻深情,如此富有戏剧性,已经是不错了,也如后人对他的推重,呼他为“皇甫先辈”,堪当此称呼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