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谁的诗篇?

谁是谁的诗篇?

桑菌散文2025-10-19 18:48:19
唐朝,是个什么概念?一言以蔽之:一个盛产诗歌的帝国,距今一千年。那么多痴狂迂癫的诗人,那么多元气淋漓的杰作,那样纷披多姿的书写,考证一回消受一番,既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负担,因为需要你赔上一笔沉重的叹
唐朝,是个什么概念?
一言以蔽之:一个盛产诗歌的帝国,距今一千年。
那么多痴狂迂癫的诗人,那么多元气淋漓的杰作,那样纷披多姿的书写,考证一回消受一番,既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负担,因为需要你赔上一笔沉重的叹息和一场滂沱的眼泪,甚至,要透支你的前生来世。
赚得叹息和眼泪最饱和的诗作,也许,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了。始乱终弃的爱情和怀才不遇的落魄,总是最畅销的公共题材。对读书人而言,爱情与功名是人生价值的两大源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李商隐的叹息,也是对唐朝帝国即将没落的一个谶言。整个晚唐,在李商隐的眼中,已经颓废成一片暧昧的光线,迷离为一团模糊的色彩。日不落帝国,只是一个神话。想要像夸父那般逐日,是无法实现的轻狂了。李白奔命一生,赢得高堂明镜悲白发。作为一个诗人,如果无法唱出一首赞歌,那就低吟一阙挽歌。在晚唐的诗歌天空,白居易是一个巨大的存在,遮蔽了很多声音。如果说还敢分道扬镳分庭抗礼的,除开李商隐,还有一个的话,就是杜牧了。
李商隐的意义,相当于19世纪法国的印象派,轻客观再现重主观表现,喜欢即兴创作,捕捉刹那留永恒,朦胧渲染,多重透射,一篇《锦瑟》阅人无数,足以不朽。李商隐曾经拜访杜牧,如逢故旧,互致钦仰之意。他赠诗于牧:“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这两句,似乎触动了杜牧蛰伏的心弦,引发了只可意会的共鸣。
毫无疑问,杜牧最好的诗是绝句,如《山行》、《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等,但他的古风也不错,其中一篇《张好好诗》,可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对峙呼应,几为姊妹篇。此诗不仅在内容上令人怦然心动,而且书写形式别具一格。更让人惊诧的是,杜牧的这件手迹,竟然鬼使神差地传了下来,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杜牧是个幸运儿。一生之中,政治上虽无很大的建树,但世俗生活上,似乎不曾受过什么痛苦折磨,比短命的王勃、李贺,颠沛流离的杜甫,遭殃的唐寅要快活得多。他出生豪门,祖父是杜佑,历仕德宗、顺宗、宪宗三朝的宰相。杜牧的取名,含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寓意。杜佑官崇位重,学涉古今,著有煌煌二百卷的《通典》,是现存最早的典章通史。自然,泽及到了孙辈杜牧,激励他刻苦攻读,手不释卷,“一日读十纸,一月读一箱”。读书一般都要走科举仕途,其考试分明经、进士、制科三类。其中,又以进士科为重。考试前夕,杜牧还不忘寻欢作乐,他对倾心缠绵的一个妓女表忠心,不惜拔下一颗牙齿相赠留作信物。谁知,出了考场马不停蹄地回来相见,那浅薄短视的女子另有新欢。他气愤至极,要讨还信物。女子笑吟吟地拉开抽屉,让他自己去找。天哪,抽屉里全是参差不齐形状各异的牙齿。他根本就认不出哪一颗才属于自己的,只好悻悻然地走人。这件事,绝对是一出奇耻大辱,应该对他造成了强烈的伤害。从此在内心,他肯定对女人萌芽出仇恨。有了仇恨,就会去报复。而文人的报复,就是用功名去实施,拿才华当工具。不过,杜牧的报复并不彻底,因为他毕竟是有血肉的情种,一不小心,就性情毕露,在伤了别人的同时更害了自己,一辈子都在后悔自责。在这一点上,千年之后的郁达夫跟他颇为同病相怜,都是“曾因酒醉鞭名马,惟恐情多累美人”的才子情种,只是郁达夫没有他条件好,所以经常慨叹“袋里无钱,心头多恨”。同时代的徐志摩,经常也因相同的毛病为钱犯愁。为情所困,在某种意义上,就得为钱奔命,爱情似乎有种镀金的天性,所以,甲壳虫乐队有首名曲——《爱情有种一夜就变的恶习》。杜牧和郁达夫及徐志摩,对此定有切肤之痛。公元825年,杜牧26岁,作《阿房宫赋》,名播天下,引来太学博士吴武陵的激赏,交口赞誉,引荐于主考,于是内定杜牧为第五名。其情状,正应了孟郊那首劫后余生的《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开安花。”
其后,杜牧解褐入仕,被江西观察史沈传师聘为幕僚佐吏。江西观察史治所为洪州,即王勃在《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阁饯别序》中所写的“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后来,杜牧又随沈传师转任宣州,公务之余,随情使性,好不自在快活。一天,他接到湖州刺史崔乙的来信,邀他去游玩做客,那边有的是好山好水好姑娘。杜牧大喜,请假而去。为了满足杜牧,崔刺史竟要举行一次水上游春活动,邀约全州少男少女,像在操办一场盛大的情人节。可怜的是,杜牧竟看不上一个女子。正在懊丧之际,忽然发现一个小姑娘,年约十三。杜牧看迷了眼,竟许下订金预约婚期,以十年为限,他回湖州迎娶,而女方,可以过时不候。悲哀的是,十四年后杜牧才回来践约,而三年前,小姑娘已嫁他人,育有二子。杜牧心疼悲切,作诗自伤:“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此情此景,与崔护《题都城南庄》的故事惊人地一致,人面桃花的典故表明:女人是经不起老的,青春是有季节的,爱情过时不候。极致的等待,也许还会送掉性命。比如,一直等到被水淹死的尾生。
唐代的官场蓄有官妓,供官员们迎来送往或解闷消愁。沈传师的幕府有一歌妓,名唤张好好,始来时,才13岁,却已色艺双全。最垂涎于她的沈述师,即江西观察史沈传师的弟弟,时任朝廷集贤校理。也许是出于避讳忌讳,杜牧不好与之争美,压抑住了蠢蠢欲动。于是沈述师讨得便宜,纳张好好为妾。杜牧怅然不已,只好作诗自嘲自慰:“云阔烟深树,江澄水浴秋。美人何处在?明月满山头。”后,杜牧赴京成婚,与张好好伤别,又作诗相赠:“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到了老家,杜牧听从家里安排,与一裴姓姑娘成婚,安置了一个伦理意义上的家。可以想象,这个裴姑娘实际上变成了无数个“她”的替身。
杜牧又被淮南节度史牛僧儒聘为幕佐,而沈氏兄弟也被征召离开宣城。杜牧不得不与张好好作生离死别,又写诗相赠:“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在扬州这种歌舞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杜牧真是如鱼得水。一有空闲,就外出追香逐艳,害得幕主牛僧儒不得不派人跟踪保护,免得因争风吃醋而遭不测,影响文化朝廷的声誉,给诗歌帝国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