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散记

茶山散记

关塞散文2025-04-04 07:55:08
春山如笑。粉的桃花、白的梨花、黄的迎春花、火样的映山红及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小花,熙熙攘攘地开在大片的绿色的布景上,像极了一群美女一同走秀煞是热闹好看。走进桐柏野生茶基地,心就被眼前这一片靓丽所吸引,顾不
春山如笑。粉的桃花、白的梨花、黄的迎春花、火样的映山红及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小花,熙熙攘攘地开在大片的绿色的布景上,像极了一群美女一同走秀煞是热闹好看。走进桐柏野生茶基地,心就被眼前这一片靓丽所吸引,顾不上旅途的疲惫,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无限流连于其中。

穿过一条清澈的河流,越过石头铺就的土路,盘旋而上约百米就到了桐柏野生茶博物馆的所在地---黑明寺自然生态茶园。一棵千年银杏树下是一座简陋的古寺,香火犹盛。茶博物院在其左侧,新修建的仿古院子古朴简约。大片的野生茶就漫山遍野地长着,繁茂无比。寺边停满了形形色色的车,小车多为游客兼茶客;排列成行的摩托车尤其多,多为附近的村民采茶所用工具。
寺前是一大片茶园,远远望去绿色一片,飘来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三三两两的采茶人分布其中,忙碌地采摘着。穿过石桥,步入茶园,及近端详。茶树均有半米之高,丛丛簇拥,紧密排列。向四周散布的枝节上,枯萎的花朵犹在枝头,苍绿的老叶中间嫩绿的新叶特别醒目。
采茶的农民憨厚朴实,热情地告知我们采摘的方法。他们胸前多挎着一个棉布袋兜子,或腰上用绳子围着一个敞口的编织袋,方便将采摘的茶叶放入。我们边采边聊天,得知此生态野生茶园,有千亩之众。依山傍水的茶树野生野长,无专人管理,形成了最原始最生态的野生茶。每及清明前后,当地农民会全家出动,择时采摘,以卖出个好价格。我笨拙地一手揽着茶枝,一手摘着茶叶,再看身边的采茶农,双手齐上阵,飞快地在茶树和袋子间穿梭。那功夫,犹如花样游泳的姿态充满美感,让人惊叹。茶农告诉我,茶叶是分档次卖的。最好的雨前生茶一斤能卖两百多元,采摘的量也是极少要求采摘极为细致;而中等的茶叶能卖百元左右,稍微粗大些。我笑问,那我采这部分能卖多少?她爽朗地一笑,八十左右吧,都是些较大的叶子啊。我被她爽朗的笑所感染,也哈哈大笑起来说,看来,经济效益是勤劳智慧所换得的啊。
采茶是一项极其细致和繁琐的活,不停地重复着动作。不久,我的胳膊就不胜酸痛。带着约有二两多的茶叶,我们在凉棚小憩。上网查阅了黑明寺自然生态野茶园的资料,据《茶树栽培学》载“桐柏山脉一带茶区,唐朝已为著名茶区”;《桐柏县志》载:“宋时,县境内茶酒业兴旺、桐柏山茶场为全国十三大茶场之一”。可见此地之茶也是历史悠久,久负盛名的。近年,黑明寺“野山茶”,通过了国国家环保部的有机产品认证,其具有清热去腻、明目清正、降压抗癌、延年益寿等保健作用让无数茶客茶商络绎不绝纷至沓来。已至午后,茶园里仍是人来人往。茶园前的石桌前几人围坐,一壶清茶香雾徐徐飘散,整座山林都醉在其中。
茶山归来,将采摘的茶叶简单的晾晒后用手搓成团,在锅中翻炒了少时。绿色的茶叶泛着清香,一捧有余。迫不及待地烧上水,泡上一杯。汤汁绿盈盈的,如春潭之水;嫩叶微张着,如燕翅轻舞;啜一口,淡淡清雅留于舌间,再细品,齿颊留香回味悠长。闭上眼,青山绿水轻风呢喃,人世间一切喧嚣皆远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