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印象记
解放前的旧上海,我知之不多,只是从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略知一、二。上海是世界著名的商埠,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它是长江的入海口,那里有美丽的黄浦江外滩,也有臭气熏天的苏州河;有大片的贫民窟;有智慧勤劳的人民和
解放前的旧上海,我知之不多,只是从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略知一、二。上海是世界著名的商埠,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它是长江的入海口,那里有美丽的黄浦江外滩,也有臭气熏天的苏州河;有大片的贫民窟;有智慧勤劳的人民和自己的工矿企业,也有耀武扬威的洋鬼子和国中之国的租界。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公园门口却挂着“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牌子。总之,旧上海是一座屈辱的城市,它是富人的天堂,冒险家的乐园,又是穷人的地狱。解放后,上海回到人民手中。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勤劳勇敢的上海人民,荡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重新改造和建设新上海,使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68年我有幸在上海呆了1个多月,对上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久居北京,初到上海,深深感到上海与北京迴然不同,于是我把上海与北京加以粗略比较。北京是古都,名胜古迹比比皆是;柏油马路宽阔笔直,四合院坐落有序;民风民俗善良敦厚,给人以质朴淳厚之感。上海是商业大都市,市场繁荣,商品丰富;高楼大厦林立,大街小巷纵横;商品精致,款式新颖;上海人精明,思想开放。北京的早点,网点少,简单,火烧、豆浆、油饼;上海的小吃,花样繁多,物美价廉。漫步北京的长安街、天安门广场,我感到幸福、自豪;游逛上海的马路、黄浦江外滩,五光十色,令我眼花缭乱。我爱北京的质朴,我喜欢上海的繁荣。
上海人热情有礼貌,见到年长者口称“老师傅”,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上海人遵守公共秩序,上公交车自动排队,在公共场所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果壳;上海人过日子精打细算,我见过老太太只买一棵葱,一根黄瓜;在公共食堂打饭,有人只要半个馒头、半份菜,决不随便浪费粮食。
上海人思想开放,不像北京人礼数太多、太讲究。黄浦江外滩,每到黄昏,那时是青年人的天下,情侣的天堂。男女青年手扶护栏,窃窃私语。有的搭肩搂臂,旁若无人,成为上海滩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就是在大街上,男女青年、老年夫妇也是手拉手臂挽臂,边走边聊十分亲热。
上海的经济繁荣,工业发达,是中国海陆交通枢纽,是货物集散地和对外贸易中心,它是嵌在东海上的一颗明珠。但是,上海的发展也不平衡。我去过崇明岛,那时好像是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我也去过浦东,那里是块宝地,却被黄浦江隔开,交通十分不便,致使浦东和市区形成截然不同的两个天地。浦东杂草丛生,人烟稀少,一片荒凉。只有几条劣质马路和零星几个工厂。那时的上海,人宁愿挤在市区也不愿去崇明岛或浦东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再也没机会去上海,只是从媒体上得知,20世纪末上海成为经济特区,而且重点开发浦东。短短10几年,上海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的上海已今非昔比,它已跃居世界大都市的前列,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头兵。上海的经济再一次崛起,令世人瞩目,上海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