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念张敏洁

追念张敏洁

中国通散文2025-03-30 19:09:42
一吃罢晚饭,我像往常一样登上了自己的博客,看到了去年写的那篇题为《老张突然走了》的日记,才猛然想起来公历8月26日是张敏洁的忌日。作为老朋友,在他一周年忌日的第二天才想起他的忌日,我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

吃罢晚饭,我像往常一样登上了自己的博客,看到了去年写的那篇题为《老张突然走了》的日记,才猛然想起来公历8月26日是张敏洁的忌日。作为老朋友,在他一周年忌日的第二天才想起他的忌日,我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深感羞愧。我在电脑前枯坐了很久,直到子夜时分仍然没有一丝睡意,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张敏洁的音容笑貌,便决定写一篇文章来纪念他。于我,这应该是一种最好的纪念朋友的方式吧。
张敏洁,笔名渭水之渊,1976年出生于陕西澄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8年毕业于延安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媒体行业,曾先后在《消费者导报》、《各界导报》、《阳光报》、《西安商报》、《商界名家》、《西部大开发》多家媒体担任编辑、记者、主编等职务,发表了数百万字的新闻和文学作品。
我和张敏洁的相识是通过他姐姐的引荐。记得初次见面是在2001年的春天,正是我读大二的第二学期。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很青涩的文学青年,喜欢写点东西,在学院一个文学社团任副主编,在我们的文学刊物上发表过几篇文章,因此在学院里也算得上是一个知名人物。然而,我当时并不满足于只是在校园刊物上发表文章,而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登在外面的大刊物上去。那时候,电脑还不普及,给外面刊物投稿需要打印出来,通过邮局去投递。因为我那时的打字水平很差,于是就经常往学校门口的一家打字复印店里跑。这家打字复印店很小,店面装修也很简陋,但因为附近仅此一家,生意非常好。店老板名叫晏朝锋,个头不高,很瘦,但很精干,待人极为和气。我每次去他店里,老板总要给我递烟、倒水,和我聊得十分热乎。老板娘姓张,皮肤黝黑,腰身宽胖,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对我也非常热情。我经常光顾这家打字复印店,我的文学稿件都是老板娘给我亲自打印的,因此我的作品她都细细看过,对我的文学水平赞不绝口。有一次,我和老板娘闲聊,她说她弟叫张敏洁,是一个青年作家,在西安的一家报社当记者。接着,她不无自豪地夸赞他弟的文章写的如何好,并且和陕西的很多著名作家都有交往。我一听,非常羡慕,说我很希望认识一下她弟。老板娘豪爽地说:没问题,他下次来了,我给你打电话,你们认识一下。
没过多久,一天,我刚吃罢午饭,准备休息,忽然接到了打字复印店老板打来的电话,说是他小舅子张敏洁来了,要见我,叫我尽快过去一下。接完电话,我就翻出自己的几篇打印好的文稿过去了。走进打字复印店,老板和老板娘都在,另外还看到一个胖胖的男人和一个身材苗条的女人。经过老板娘的介绍,我才知道这个男的就是张敏洁,而旁边那个女人是他的妻子葛云紫。我们互相握了一下手,寒暄了一阵。在握手的时候,我打量了一下他的相貌:宽胖身材、浓眉大眼、满脸的青青胡茬,头发密而长略带些自来卷儿,直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厚厚的眼镜片下面透出一种睿智而深邃的目光。
落座之后,张敏洁递给我一张名片,我接过看看了一下,才知道他是西安《各界导报》的记者。他说话嗓门很大,音质浑厚深沉,显得底气十足。他简略地讲述了一下自己的家庭情况,还讲了这些年在西安的一些见闻。这让我对他充满了好奇,所以听得非常认真。我把自己的境况也对他讲述了一下,还把自己所带的几篇打印出来的文章让他看,希望能得到他的指点。他认真看了几篇之后,说我的文采很好,也很有思想,还鼓励我多看书、多练笔,多在外面的报刊上发稿。
我与张敏洁的交谈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所谈的大都是与文学有关的话题,具体的内容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路遥的作品。当他问我喜欢哪些作家时,我重点提到了路遥,并谈了自己对路遥作品的感受。他一下就显得非常激动,说自己也一直是路遥的忠实读者和粉丝,路遥的作品他大多都拜读过,最喜欢读《平凡的世界》和《人生》这两部小说。他还说,路遥的墓就在他们延安大学,他经常去那里拜祭,每次都要在他的坟头点上几根香烟。
因为那天下午我还要去上课,所以不得不赶在上课前告辞。临走时,他说最近正和妻子葛云紫筹办一个针对大学生的文学刊物,起名叫《校园内外》,希望我在我们学校文学社团里征集一批优秀稿件。我一听非常高兴,答应他会尽快去办这件事,全力支持他的事业。从打字复印部出来后,我心情非常愉快,暗暗鼓励自己好好努力,将来也要和张敏洁一样,当一名报社的记者、作家,靠自己的笔杆子闯一番天下。
之后,我会逢周末或节日里给张敏洁打个传呼或电话,向他表达我的问候与祝福。而他呢,每次在电话中都很热情客气,询问我近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最后总忘不了要鼓励我坚持文学创作。
转眼我就上了大三。学院文学社的第一任主编叫苗雨,他比我高一级,和我上的是同一个专业,他也酷爱文学,诗歌写得相当好,他也通过学校门口那家打字复印店的老板娘认识了张敏洁,并通过张的介绍进《各界导报》当上了记者。苗雨参加工作后,文学社进行重组,我就被推选为文学社的第二任主编。那年冬天,在我和全体文学社成员的努力下,新一期社团刊物出版了,我们准备搞一个隆重的发行仪式。当时,我除了邀请咸阳市作协主席程海、《咸阳日报》副刊部主任王永杰等社团顾问之外,还特意请来了张敏洁和他的妻子葛云紫,以及学兄苗雨。在那次发行仪式上,张敏洁和苗雨都上台做了精彩发言。同时,张敏洁还带来了他和妻子创刊的杂志《校园内外》。这本杂志上刊登了我推荐的几个我们文学社成员的作品,其中也包括我的一篇新体诗《五月的怀念》。发行仪式结束后,很多社员购买了这本杂志。临走时,张敏洁还给我留了大概五十本杂志,让我代为销售。但那批杂志经过我多方努力,只卖出去不到一半,剩下的实在卖不出去,就自己认购了。过了一段时间,张敏洁又到他姐开的那家打字复印店来了,他问我那些杂志卖的咋样,我怕他失望,就说全部卖完了,并按杂志上的定价把账款全给他结算了。张敏洁听了很是高兴,说我非常能干,说以后有啥事需要帮忙尽管给他说。从那以后,我俩的关系似乎更进了一步,平时依然保持着电话上的联系。


我和张敏洁更深入的交往是在我大学毕业之后的几年。
2002年上半年,也就是我大学最后一学期,基本上已经没多少课程了,同学们都开始忙着为自己找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