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历史烟云看人物
安徒生:爱与美的梦幻童年渐行渐远,我对安徒生的热爱却随着年岁而逐增。安徒生这位哥本哈根鞋匠的儿子,这个一生都在讴歌美与爱而终身未婚的人,他的童话像宝石始终在熠熠发光。这种光亮照耀着百代之下芸芸众生的眼
安徒生:爱与美的梦幻童年渐行渐远,我对安徒生的热爱却随着年岁而逐增。安徒生这位哥本哈根鞋匠的儿子,这个一生都在讴歌美与爱而终身未婚的人,他的童话像宝石始终在熠熠发光。这种光亮照耀着百代之下芸芸众生的眼睛,照彻人类的灵魂。
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蓝天像洗过一样澄澈洁净,阳光纯灿如金,照耀着美丽的乡村,一栋一栋红砖青瓦砌成的房子排列着,安徒生沿着一条从乡村穿流而过的小河漫步。两岸长着疏疏落落的白桦和柔条拂水的垂柳,洁白的天鹅在水面上浮游,后面跟着它们的儿女--毛茸茸的"丑小鸭"。安徒生在林中松松散散地来回溜达,绿草的青幽,树林的清新浸泡着他的身躯,水晶般清亮。溪水洗刷着他的心灵。他的童话是树林和溪水唤醒的梦幻。
我是把安徒生的童话当作小说来读的。他那含情的目光总是落在日常生活里,而不像某些童话作家那样,编造森林动物的故事。他的取材是日常事物,比如水面上的天鹅,屋顶上的猫,豌豆上的公主,一个士兵……他的文字异常简洁干净。名篇《丑小鸭》的开头异常朴素:"乡下真是非常美丽"。这篇童话使我看到童年的安徒生的影子,一个出生于贫穷的鞋匠家庭的孩子,衣衫褴褛。父亲死去,母亲改嫁,他只能靠为别人张贴海报而维持生计。贫困的家庭使他变"丑",求乞的生活使他变"丑"。他受尽了别人的歧视和欺凌。为了摆脱悲惨的境遇,安徒生到哥本哈根谋求发展。
他孜孜不倦地创作童话,把痛苦结晶为纯美的情感和优雅的文字。挪威的一位著名女演员是安徒生的挚友。这位秀外慧中的女子想嫁给他。可是,他婉拒了。他说:"如果我把我的爱情给了你,我拿什么给我的童话呢?"童话是安徒生一生相濡以沫的爱人。苦难的生活淘洗着他的灵魂,使他像天鹅一样美丽起来。
安徒生的童话是写给孩子读的,同时也适合成年人阅读。他的童话常读常新,每一次阅读都能唤起我内心深处一些新的东西。他的童话是"小孩说大人话"。他降低了自己的高度,蹲下身子,和儿童处于同一个高度线上。童年时代读《海的女儿》,我泪流满面。多么美丽而可爱的公主,居然变成了海上的水泡。少女时代,我从这篇童话中读到了美丽的爱情。小人鱼之所以能忍受在刀尖般的甲板上跳舞的惨烈的锥心的痛苦,是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写作此文,我再次读了这篇童话,又有了新的感悟。人鱼公主希望在拥有王子爱的同时得到灵魂。在寻找灵魂的漫漫征途中,她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磨砺与煎熬。她的勇敢、善良、舍己为人的品德像宝石般熠熠闪耀。最终,她变成了水泡,依靠自己的精神,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苦旅。在童话的结尾,我听到了上帝的脚步声,也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人类也如同人鱼公主一样,永远走在一条陌生的朝圣路上。
安徒生的每篇童话里,都包裹着一颗蓬蓬勃勃的心。故事取自作家的内心,充满了对弱小者的怜悯,对真善美的热爱,同时也彰显着人的尊严。安徒生用他至真至诚的爱,从苦涩的生活中采撷美编织童话,试图托住堕落的尘世。他所走过的光荣的荆棘路,是一条连结上帝与人间的炫目的光带。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学家马斯洛提出"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一方面,以成年人成熟、深刻、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另一方面,又以儿童的天真、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擦拭生活的尘土,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迷茫之中如何重新唤醒湮灭的童心,寻找幸福的生活?我想,应该弯下腰来和孩子们一起读读童话,尤其要读安徒生的童话。(1372字)
梵高:灵智如电光石火
我深情地注视着一位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这是一位改写世界美术史的天才画家--梵高。那个不曾张开眼睫的时代冷落了他,将他遗忘在寂寞的旷野。他却在贫困饥饿与坎坷不遇的痛苦中,创造出了生命中最虔诚最动人的作品献给人类。
梵高在给他弟弟提奥的信中曾经如此欢愉地诉说:"我以调和与对比的色调,来叙述人与人之间的爱……以星星来表明我对世界的希望,以金灿无比的夕辉来诠释我身上的热情。"光影、色彩、线条是梵高的心灵与世界对话的语汇。土地、大自然、人物是他钟爱的题材。他把心灵深处如岩浆奔突般汹涌澎湃的情感,以特立独行的个人化的方式注入作品,形成一种手法神奇、色彩高妙、构图超绝的画风。这种惊世骇俗的前所未有的艺术感觉,这种战粟着、流动着、闪耀着、绚烂着的光和色彩一旦问世,就开启了新的复杂多歧的画派,改写了世界美术史。这就是梵高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然而,更触动我的是他的心灵世界。试问,那一位画家能像梵高那样画得那么动情、那么执著、那么牵人魂魄。梵高用他的画笔在画布上与自己斗争。《向日葵》中留下了他的躯体灵魂与幻化成向日葵的自我搏斗的痕迹。在《邮递员罗林》、《伽塞医生像》中,我看到了在贫困、病痛中依然还保持着强烈的情感以及熊熊燃烧的希望之火。欣赏他所有的自画像,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仔细分辨那眼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果敢,有睿智,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的批判和对命运的抗争。他的作品是他的灵魂与现实命运搏斗时所产生的电光石火的定格。
生活的极度贫困和精神的极端孤独使他处于灰暗的人生状态。他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强烈的热度和光亮。他在法国南部地中海的阳光小镇阿尔的野地里且行且止。突然,传说中太阳神阿波罗的女儿神矢般的光束如同电流刹那间击中了他,他的心脏强烈地震颤了一下,眼睛里燃起了美丽的火苗。金黄金黄的正在绽放的向日葵花征服了他。他在昂起头颅迎向太阳的向日葵中发现了自己追求的光与热,将心爱的画架深深地插入大地的胸膛。阿尔如火般强烈的阳光烧红了他虬结蓬乱的头发。他如痴如醉地在画布上描绘着一朵朵明灿耀眼的向日葵。那金红晶黄的花瓣,那强劲坚韧的生长态势,那旋转成涡的花蕊,无不表达着淋漓丰沛的生之欲望。那擎托着花盘的粗柄不是柔软地弯曲,而是艰难执拗地折拧着极具个性的棱角。《向日葵》何尝不是梵高被贫困、压抑、误解折磨之后依旧不甘心不屈服的自画像呢?他就是仰望艺术这轮烈日至死不渝的一株最谦逊最虔诚的向日葵。
阿尔的长夜冰冷、阴暗、寂寥,梵高斜坐在一张破旧的椅子上,点燃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