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之恋

樱花之恋

冥吏散文2025-04-25 09:01:46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李煜词作中,乍出现樱花这个意象,一直挺惊讶的。在我心里,樱花是日本独有的,为其国花,象征着一种阴柔之极

《谢新恩》
樱花落尽阶前月
象床愁倚薰笼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
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
纱窗醉梦中
李煜词作中,乍出现樱花这个意象,一直挺惊讶的。在我心里,樱花是日本独有的,为其国花,象征着一种阴柔之极,甚至带有某种悲剧色彩的事物。
阅罢资料,才恍然发现,樱花竟然源自中国的喜马拉雅一带。日本还流行一种传说,称日本樱花的祖本,是由僧人从云南带回去的。因此,与有的日本人坚称他们的祖先是云南白族人的说法,具有某种吻合。
在日本文化里,樱花是爱情与希望的象征。传说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木花开耶姬”的仙女,在某年从冲绳出发,途经九州、关西、关东等地,最终到达北海道。沿途,她将一种象征爱情与希望的花朵,撒遍每一个角落。为了纪念此女,当地人命此花为“樱花”,日本也因此成为“樱花之国”。
在我国文人中,关于樱花的作品,有苏曼殊的《樱花落》一诗:
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
昨来风雨偏相厄,谁向人天诉此哀?
忍见胡沙埋艳骨,休将清泪滴深杯。
多情漫向他年忆,一寸春心早巳灰。
苏诗借风雨摧落樱花,反应自己的爱情悲剧,有“一寸春心早已灰”之句。写的巧妙与悲愤,且用语直白,近似控诉。如此看来,以上阐释与引用,正好契合了李煜这首词作中的“樱花落尽”之意,都反映了一种爱情的消寂,与希望的陨落。
“象床愁倚薰笼”,写得极雍容,放佛那愁也隆重起来,不似一般小家碧玉的愁苦,带有几分寒酸与拘谨。富贵家的女子,即使为爱伤心,也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下句紧跟“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说明这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无数岁月,只是今朝更比去年愁。
爱情这东西,爱的轻薄,一次春宵后,便了无痕迹。可一旦来真的,便放佛羊入虎口,时间,情绪以及所有的一切,都得给生生吞咽进去,且没完没了,非经历一阵无休无止的折磨不可,才有可能治愈。所以,现代人流行一种说法,动什么别动感情。可是古代毕竟不同于现代,如果稍微家室富贵一些,便真的很适合相思一下。不似现代女性,没有那么多礼教家规的束缚,只要玩的开心,立刻共赴巫山,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折磨自己呢?如果不成,潇洒换人,老娘又不是凤姐,何苦在一棵树上吊死?说不定碰上一个高富帅,什么问题不都解决了?
下阕尽是相思之苦。泪流在红抹胸上,透着无尽香艳的哀伤。这样一具活色生香的身体,如此荒废着,实在犹如暴殄天物。最后一句“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让人心生寒意: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往往于虚幻中求得。
然而,这恐怕还不是相思中最为痛苦的。冯延巳有句:“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一时醉酒,或许可以暂时忘记忧愁,可酒醒之后,要重新面对一个荒寂的世界,才是更要命的。再说那笙歌不休与饮酒,本就是掩人耳目,迷障心智,不料梦醒酒消后,却比之前更加煎熬。在《雨霖铃里》,柳永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种凄凉,褪去了酒气的氤氲,只剩下一种纯粹的苦痛,非常难耐,格外戚伤。
古时女子,家教谨严,拘束于深闺大院。例《西厢记》里,崔莺莺与张生之间,还须一个红娘,从中搭桥牵线,才能延续爱情,显得拖泥带水,又有无尽的蕴藉之美。如果有一天,两人果真洞房花烛了,双方面对的是一具新鲜而热烈的身躯,而不是早已因频繁接触而逐渐厌弃的身体。而现代青年男女,有太多可以接触的途径,QQ与MSN且不说,有些过时。最近兴起的微信,甚至是陌陌,还有夜店与ktv等现实场地,早已将男女之间那份矜持,化解的一干二净,如果还玩什么相思,不显得落伍与古板吗?
科技在进步的同时,观念也发生了巨变,可是一些美好的感觉,也消失殆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