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三章

秋韵三章

象簟散文2025-04-16 22:52:55
秋风秋雨一层秋雨一层凉。家乡的秋是多雨的季节。可秋的雨,不像春雨那样伴着隆隆的雷声而来,显得张扬和显摆。一夜东风,花开欲燃,轰轰烈烈地开了;一宵冷雨,残红满地,又轰轰烈烈的谢了。刹那芳华,教人顿生伤感
秋风秋雨

一层秋雨一层凉。
家乡的秋是多雨的季节。可秋的雨,不像春雨那样伴着隆隆的雷声而来,显得张扬和显摆。一夜东风,花开欲燃,轰轰烈烈地开了;一宵冷雨,残红满地,又轰轰烈烈的谢了。刹那芳华,教人顿生伤感。人们总是感觉春天过于喧嚣浮躁,多情的诗人则报怨春天是一则谎言。夏天的雨又太善变,刚刚还烈日当头,晴空万里,眨眼功夫就雷声大作,乌云遮日,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而来,常叫人躲闪不及,淋得落汤鸡一般。可身上的湿衣尚未脱下,又早已雨驻风停,复又晴日朗朗。夏日的天极像鸡肠小肚没有城府的人,啼笑怒骂全写在脸上,夏天的雨更像多情的妇人,水性杨花,朝秦暮楚,教人雾里看花,捉摸不透。秋天的雨,则像一位有涵养的君子,内敛沉稳,不惊不诈,平易朴实。初秋时节,褥热难当,秋雨总是在后半夜悄然无声地落下,生怕惊扰了熟睡人的美梦,雨中夹着微微的风,用她清凉的唇吻遍人的每一寸肌肤,吻干人们身上的汗水。在不经意之间,这样的雨下过两三场之后,署热不见了,早起散步,树叶上草尖上有了小小露珠。会有风轻轻吹来,清清凉凉的感觉,却是吹面不寒的。偶尔,会有一阵阵小雨粒洒落发梢肩头,星星点点不是正如流金么?一早一晚或微雨初晴,会有薄薄的岚烟淡淡地飘散,像极了羞涩妇人围在唇前颈间的纱巾,伸出手去抓一把,明明感觉将那清凉握了满手,且盈不胜握,感觉一股股清凉从指间流出,伸开五指却什么也没有。雨后的秋夜,华灯初上,虫声渐渐淡去,就有白雾慢慢弥散开来,给夜穿上一件白的衣裳,你分明感到,那露,是沾衣欲湿的。
仲秋的雨,来得要直接得多。常常是半天或一两个阴天过后,雨就会淅淅沥沥地下起来。有时霏霏漠漠,有时绵绵潇潇,有时滂滂沱沱,却总是从从容容、不急不缓、宠辱不惊的样子,就那么断断续续地一连下好几天,雨中的天已经有了寒冷的感觉,秋便在雨中越走越深了。
这样的漫漫长长的细雨秋风的日子,最是让人心生愁绪。“闻秋雨而断愁肠。”细雨飘过脸颊,亦如母亲的手指在脸庞抚摸,风中传送的不就是故乡的气息?那份思乡的情节就会在心底凝结加重,真是一缕乡愁一线雨,万般思绪万滴泪啊!秋雨绵绵无停意,忧虑淡淡绕思绪。初国卿先生在散文《听雨》中写道“雨该是人类居住的红尘世界、佛家所说的娑婆世界的独有,忧纷世间的象征,菩萨悲心的感召。因此,雨天往往能唤起一种莫名的伤感,心底也常涌起亲情的缱绻。”李清照写道“梧桐更兼夜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人在深秋里挥散自己的一腔悲愤和离愁,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的雨是游子眼中的惆怅,是佳人眉梢的哀怨,更是飘零苦楚的一份情怀。
我喜欢独自在秋雨中漫步,或者在雨天的时候,选择一个窗口,静静地看雨。看雨打在街上溅起的小水泡,看雨落水面漾开的一圈一圈的涟漪和风吹水面所形成的鱼鳞一样的皱褶,看屋檐下如帘的雨线,看雨打绿树升腾起来的雨雾。细雨轻轻的落在脸上、手上,感觉绵如云,软如烟,凉如流,缠如愁。随着雨还有风,也是柔柔的,像顽皮的孩子,悄悄地掀动你的衣角,让人格外的舒服。在雨中随意地走动或在窗前静静地伫立,倾听如蝉的秋雨,淅淅沥沥落下来打在不同地方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听那疏密有致的节奏,滴滴点点,似幻似真。听雨的感觉是很舒服的。在某个秋夜的夜半,你被窗外潇潇的秋雨唤醒,侧耳细听,如秋蚕食桑的声音在耳边漫延开来。仅存的一点睡意也在这潇潇秋雨中漂荡开了。合衣起床,推开窗,聆听房檐雨滴,轻快如歌,还有清香扑面,清爽浸心。夜色四合之中,除了雨声、风声,还能听到的就是自己心跳的声音,便有一种旷远而又苍凉的感觉。站得久了,心便平和得如那雨雾茫茫的夜色。风中送来阵阵凉意,那寒气却不逼人。偶有雨点落到唇边,不苦也不甜。慢慢地,周身被清凉包围了,不得不在心里与秋雨作一次道别,回到屋里,便头便睡,那是一种怎样的惬意?
所以,于我来说,看雨、听雨,都是快乐的事情。特别是在秋天,气候平和,秋雨平缓而漫长,在秋雨的滴落中,把身心交回自然,感受万物的平和安详,感受那些萦绕的气息,聆听心跳,聆听雨中的天籁,把人世间的风云变幻,那些过往中的离合悲欢,淡淡消散在听雨的过程中,自然的美妙带来心灵的洗礼,内心走向一种宁静,心情便会无比畅快。
同样是雨夜,人的心情却不一样。“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在秋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的雨夜,思念的是远在北方归期未定的故人。余秋雨先生觉得,在雨夜里“光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足了诗。……,但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你会感受到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定,被雨声阻隔的寂寥。人人都悄然归位,死心塌地地在雨帘包围中默默端坐。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我相信,一次又一次,夜雨曾浇熄过突起的野心,夜雨曾平抚过狂躁的胸襟,夜雨曾阻止过一触即发的争斗,夜雨曾破灭过凶险的阴谋。当然,夜雨也所折过壮阔的宏图、勇敢的进发、火烫的情怀。”
同样是听雨,在不同人的心里却有别样情怀。初国卿先生在《听雨》中写道:“中国人最能从蟀叫蛙鸣、花开花落,尤其是滴答的雨声中听出无尽的意思来。……读过一遍《全唐诗》,即使三月无雨,灵魂也会湿漉漉的。”蒋捷的《虞美人》是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船中,江阔云低,断雁叫秋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词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生几个阶段听雨的心情,年少时欢乐无忧,中年客居异乡的惆怅,老年的凄苦无奈。听到阶前的雨滴一直滴到天明,倍感时光无情,人生无常。每每读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几句,便会油然而生“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的感慨。“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这是余光中在散文《听听那冷雨》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