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的夕阳

秋日里的夕阳

产婆散文2025-10-16 19:29:30
秋天总是以其五彩缤纷的壮丽,展现其无限的温柔与恬静的一面。夕阳的余晖沐浴着沉静的大地。室外,静谧一片,室内,一个人安闲静逸。一年之中,我喜欢秋天这个季节,喜欢一个人独自在秋天里思考。今天是星期六,在家
秋天总是以其五彩缤纷的壮丽,展现其无限的温柔与恬静的一面。夕阳的余晖沐浴着沉静的大地。室外,静谧一片,室内,一个人安闲静逸。一年之中,我喜欢秋天这个季节,喜欢一个人独自在秋天里思考。
今天是星期六,在家休息。刚好在网上看到一组图片,是介绍有关中国老年痴呆的画面。也许重阳节临近,所以,人们从繁忙的现实生活里,暂时地收回了目光,重新审视困扰老人的疾病。是呀,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也是即将迈进老龄化的大国。我们不能不去关心那些老年生活,不能不去思考多年之后我们所要面对的相同问题。
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无法回避。而迟暮之中的老人就如这秋天夕阳的晚景,单是从外表看去,是美不胜收,可现实的状况却是惨淡凄清。既然老了,当然是身体各个部位的器官,精神状况,都要面临着日渐衰微的颓势,这是事实。缠绕老年的疾病有多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等,它们像是老年人的专利,走进了那个门槛,疾病自然会如影随形地相伴。其实,每个人都希望有个健康的一生,年轻时,生龙活虎,神采飞扬,精力旺盛,当然感觉不到老年时所要面对的问题。而时光转瞬的一刻,生命在不知不觉中走向老年的时候,就等于我们走进了疾病困扰的误区。所以,今天我们能够去关心老人,关注那些困扰老人的疾病,其实,我们也是在尊重生命的规律,关注我们自己的未来。
据报道,老年痴呆患者在当今中国老年人口里占了三分之一强,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意味着很多老人,很多家庭,每天都在痛苦中挣扎,煎熬。老年痴呆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疾病,患者在智商上如同一个幼儿,行动上不能自如,思维上紊乱,记忆力极度减退,家人、朋友不分。得了老年痴呆症等同于宣判了一个人生命质量为零。没有了正常的思维意识,没有了正常的行动自由,没有了知热知暖的感性的心,人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行尸走肉。但是,从患者身边的亲人来说,她(他)毕竟是相濡以沫的爱人,是一个家庭的支撑与快乐的分享者,是自己的精神支柱。如今这些都从身边消失了,整日所面对的是一具形体完好的形骸,缺少了一位一起感知人间酸甜苦辣的相随者,这该是一种多么大的精神压力呀!
从画面的内容介绍来看,患有老年痴呆的患者年龄大致都在七十来岁,当然其中不乏年龄偏小者——一位不到六十岁的患者,这也说明困扰老年的疾病也在逐渐年轻化。如果按照现在人们实际平均寿命来核算,这个年龄应该是算是偏年轻,可事实上,疾病已经悄然附身,这不能不让这个家庭过早地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作为患者的家人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心智几乎丧失的亲人,如今每天只能像照顾孩子一样去照顾。工作辞了,家庭的欢笑消失了,夫妻融洽相处得氛围没有了。这样一个家庭,在如今渐趋迈入老龄化的中国来说,正在逐渐地增多,当然意味着不幸的家庭也在增多。还有一些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已是古稀之人,家中缺少人照顾,只能被子女送到养老院,其实际生活境况也是不容乐观。有些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虽然言语没有多大障碍,精神还算健康,可依然走不出疾病缠绕的痛苦,每天生活在狭小的环境里,沉默无语,无所事事,在夕阳之中静等着一天的结束,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悲哀。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疾病本身的束缚之外,还有的就是人为的歧视。来自外部的压力,缺少人情冷暖的关怀,最终让这些老年患者无法面对现实生活。所以,我们在积极帮助和关怀这些老人的同时,更应该从心理上正视他们,而不是回避与歧视。
总之呀,在秋天里去浏览这些图片,阅读他们的生活经历,不能不让我心中多了几许辛酸。我无意于悲叹他们的不幸,也无意于慨叹人间的冷暖,我只是希望,在这样一个现实中,在这样一个忙于生计,忙于应酬的现实生活里,那些依然年轻健康的你、我、他,都能好好地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珍惜眼前的幸福。也许生活是不幸的,也许你所面对的是一个绞尽脑汁的生活难题,或是正费尽心思周旋于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但这些都不重要,不值得我们为此付出生命的全部,这样的一切终将成为生命中的过去式。相对于生命的质量,相对于平淡而真实的人生,我们应该给予生命多些应有的尊重与珍惜。快乐,健康而知足,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完美人生,才是我们所持有的正确人生态度。
夕阳无限好,秋天中的夕阳更是多了几分成熟与静谧,多了几分温柔与幸福的感觉。在夕阳之中品读人生,才会感觉生命多了几分很深的含义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