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起柳条绿丝绦
时隔多年,母亲教我背诵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句,犹然在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年少时,感觉山村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春来先绿柳梢头,再红桃杏枝,渐渐地,
时隔多年,母亲教我背诵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句,犹然在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年少时,感觉山村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春来先绿柳梢头,再红桃杏枝,
渐渐地,我能记得许多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比如刘庭信的春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韩雄的春色“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愈的美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李白的怀旧“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刘禹锡的希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等,我相信,此时的你,也一定会饶有诗兴的。
那时的我,手拿镰刀,身背柳条筐,领着大黄狗,路过柳树趟子,上山挖野菜、采集野果;那时的我,背着黄书包,折一枝柳条,拧一个柳笛,吹响在嘴上,头上戴着柳条帽,嬉笑去学堂;那时的我,在柳条河里野浴、摸鱼、放鸭,笑声飘满河面,想来,犹如一张一张乡土地画面,动着、静着,深深浅浅地铺满我的心房。
夏天,当新发的柳条生长得有手指般大小时,我就会用镰刀有选择地收割它们,感觉收割柔软的柳条,像用刀切还未开砸的萝卜——发艮。
扒了皮地柳条可是个好东西,脱了衣服的柳条,比女人肌肤还要白皙,柔性极好,我的祖父手极灵巧,他会编柳条制品,他坐在葡萄架下编柳条筐,编好后,祖母挎着它围着栅栏摘豆角;母亲提着它下地摘菜,这是我多么熟悉的身影呀,柳条筐装着我许多童年的梦想。
至今,我依然清晰的记得,我家东屋中间常年悬挂着一个精致的柳条筐,它特有勾引我馋虫的能力,因为,它装着许多的糖果、糕点,我就是登着凳子、翘着脚、伸长胳膊也够不着它们,心里那个急呀,哎,急也没用。
编制簸箕更是祖父的拿手活,也是祖母不离手的生活工具,渐渐地我懂得了,簸箕的作用可多了,用它簸瘪谷、簸稻糠、撒沙土、溜豆子,晒米、晾菜,祖母戴着老花镜,靠在屋檐下,弯着腰,一手将装有大米的簸箕揽在怀中,一手挑拣米中没有磨出米的稻子、参合在米中的沙子,这时,散养的小鸡,总是围绕着祖母,这样的场景,时常在我的脑海里复活,无比的亲切、鲜活。
过年了,祖父用比较粗一些的柳条编制的笸箩,可派上了大用场,祖母用它装蒸的大馒头、克的小豆包、烙的小粘面饼子、包的大馅冻饺子,我感觉,笸箩与笸箩里的年货,是年味的主味道,觉得,年,在祖父的手中编制生成,年,从祖母的手里来到,多么温馨的年景,多么温暖的家呀。
当我能够将祖父编的柳条制品,拿到集市上换钱时,我才深刻地认识到,这些看似草木的柳条,在我祖父的手里可以变成宝呀,只是那时的我,还不能理解,电影《青松岭》里的钱广想用山蘑菇换点钱,错在哪里?
于是,看到柳条,祖父编柳条制品劳作的身影,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于是,看到路边的柳树,就能想起老柳树做媒的故事;于是,看到岸边的柳枝,就能想起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我也曾被南宋诗人陆游的痴情诗句所伤感:“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亦曾问起:沈园的老柳,是否吹棉?
如今,拨开绿柳丝,看见你的笑脸,怎能不让我浮想联翩呢?
2010年10月6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爱是蝴蝶恋上花
下一篇:亲历恩施剿匪记(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