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百官:孙中山旌教寺题写“博爱”

昨天的百官:孙中山旌教寺题写“博爱”

狡兽散文2025-05-15 04:31:12
我从百官镇史中看到阮先羽先生书写的一篇《题赠匾额》,全文是这样介绍的:“这一天,孙中山先生到了百官,要去旌教寺游览。旌教寺始建于唐大顺二年(891),是浙东名寺之一。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
我从百官镇史中看到阮先羽先生书写的一篇《题赠匾额》,全文是这样介绍的:“这一天,孙中山先生到了百官,要去旌教寺游览。旌教寺始建于唐大顺二年(891),是浙东名寺之一。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的三棵樟树“树身数围,荫遮数亩”。旌教寺里的老和尚得知消息,真是又惊又喜,连忙撞钟击鼓,把全寺一百多个和尚都召集拢来。和尚们披起崭新的袈娑,头顶檀香,手敲法器,嘴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站立山门两旁迎候,把孙中山接进旌教寺。老和尚陪着中山先生,在寺前寺后,山上山下游玩一番。中山先生见到旌教寺座落龙山山麓,清清的泉水,四周绿树长青,门前红花遍地,真是一个好地方呵!他心里一高兴,就吩咐人在寺里就餐就宿。
素餐后,老和尚悄悄过去找到跟随中山的百官镇长商量道:“施主呀,我想求求先生给我们敝寺题一块匾额,你看能不能呀?”镇长听了,点点头说:“这个主意好,如果中山先生给寺题了匾额,连百官镇也都沾了光啦!”老和尚心里踏实了,就壮壮胆子,走到中山先生面前,双手合一,说道:“先生呀,看在旌教寺大菩萨的面上,替寺题块匾额,也让我们篷荜生辉。”老和尚这一请求,中山先生满口答应,吩咐随从摆好纸笔,思考一会,抓起笔“刷刷”几下,写好“博爱”二个大字。中山先生回过头来,对老和尚和随众们说:“百官以孝德闻名,你们说说‘博爱’如何?”“好呀,好呀,先生恰当其事。”众人齐声赞扬。第二天,孙中山早上离开旌教寺,乘火车离开百官去宁波。老和尚找来雕花匠,把中山先生写的“博爱”二字雕在红木匾上,涂上漆,边上镶了二龙戏珠,悬挂寺门上方。”
孙中山先生的确曾经来过百官旌教寺并为该寺题写了“博爱”。《上虞县志》有过记载:“8月22日晚上,孙中山先生在百官留宿百官旌教寺,并为该寺书写了“博爱”二个大字。”那是民国5年(1916年)8月22日上午孙中山先生一行顺利地结束了在绍兴的三天参观巡视活动,从孙端到曹娥,过江后来到了百官。孙中山先生途径上虞百官,晚上留宿于百官旌教寺。
这天孙中山先生他在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八月二十二日,由孙端抵曹娥北岸,坐轿渡江,水涨流急,舟行甚险。”当时的上海《民国日报》对孙中山先生途经上虞百官曾报道:时届初秋,天气炎热,孙中山先生头戴草帽,身着白色哔叽中山装,足踏黑亮皮鞋,经曹娥岸曰:“此地之厕乱杂,宜迁移于一处,勿使臭气熏人;河道亦宜清淤,使之清洁;卫生之地,处处宜加讲求。”陪行绍兴知事宋承家点头称是。曹娥,民国时曾隶属绍兴县,所以孙中山先生将在曹娥的所见所闻告诉了绍兴知事宋承家。1916年9月的上海《民国日报》还报道:“渡江至对岸,上虞议长王佐等迎迓,乃换轿复至火车站,询问上虞自治甚详,尔后握别,登火车离绍邑去宁波。”而绍兴《越铎日报》记载更详:“孙中山先生百官候车,大赞王佐在籍讲求实业,改荒芜田地,种桑、茶、果、粮,使有用之地;又举设行收茧;增修水利,募捐赈济诸事,乃共和富民之模范。”孙中山先生这天到了百官,晚上留宿并游览了旌教寺。
早年的百官旌教寺,从百官上街大舜庙旁边的寺弄一直向前进去,走过“三顶半洞桥”的石板桥,再穿过“九间楼”膳堂,绕过“放生池”,前面就是那重宇叠殿、飞檐斗角大名鼎鼎的“旌教寺”。寺门口立有一块醒目的直匾,上书“侧岭重峰,旌教讲寺”八个大字,寺旁是至今还残留的三棵樟树“树身数围,荫遮数亩”。而当年“旌教寺”的周边都是河流、小溪环绕,流淌着清澈透底的龙山之涧水。
旌教寺始建于唐大顺二年(891),距今已有1119年历史,是浙东名寺之一。寺院气势恢宏、布局严谨、殿宇巍峨、错落有致,寺内古木掩映、檀香阵阵,僧众很多、香客不绝。“旌教寺”里设有高僧讲经之处演法堂、五百罗汉堂、圆寂堂等,寺内塑有四大金刚、弥勒、韦陀无数造像。最辉煌的时候,寺里和尚多达四五百人,所以我们老辈手里的百官人也对“旌教寺”有“五百罗汉堂”之称。
当孙中山先生在绍兴知事宋承家,上虞议长王佐等人陪同下来到了旌教寺,寺里的老和尚是惊喜万分,因为此时的孙中山先生是以中华革命党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身份来到这里大驾光临,真是又惊又喜,连忙撞钟击鼓,把全寺的所有和尚都召集拢来。和尚们披起崭新的袈娑,头顶檀香,手敲法器,嘴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站立山门两旁迎候,把孙中山接进了旌教寺。主持老和尚陪着孙中山先生一行游览介绍了整个旌教寺,此时天已黑下来了,于是孙中山先生一行在“九间楼”膳堂就餐。
素斋后,绍兴知事宋承家对孙中山先生说:“看在菩萨的面上,请先生题块匾额吧,让旌教寺篷荜生辉。”孙中山先生听了非常高兴满口答应,和尚们立即摆好纸笔,孙中山先生抓起笔“刷刷”几下,就写好了“博爱”二个大字,众人拍手鼓掌齐声称好。当晚孙中山先生留宿旌教寺的演法堂。
第二天上午,孙中山先生就离开了旌教寺,乘轿子到了百官火车站,从百官乘车到达宁波,当年的宁波火车站在江北区大庆南路84号一幢青灰色小洋房,是孙中山先生抵达宁波时下车落脚的地方。孙中山先生受到等候在火车站的宁波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当天下午,宁波各界数百人在宁波省立第四中学讲堂举行热烈而隆重的欢迎会,孙中山先生发表了重要演说。
尔后百官旌教寺的主持老和尚找来雕花匠,把孙中山先生写的“博爱”二字刻成匾额悬挂在旌教寺寺门上方多年。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博爱”二个字的墨宝最后由绍兴知事宋承家收藏。民国11年(1922年)1月《越铎日报》曾刊出孙中山先生题赠的墨迹:“博爱”。
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曾站在百官火车站,用广东普通话大声说道:“上虞虽曰三等,却系富饶之所,不乏仁人志士,建设富民之事,谅非难事。惟兹事千头万结,从何做起,而要以交通便利为第一要着,县公署应迁百官为适宜。”孙中山先生在1916年就建议上虞县治迁到百官,这是孙中山先生一生中唯一一次过境百官,给百官的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