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记事(1-5)
家乡大名叫西天堡,小时候,我常常觉得很神气,以《西游记》中玄奘求经书为荣,小小得意一番。直到上高中,读过《乾县县志》才知道,此“西天”非彼“西天”也。家乡因位于田家以西,故称西田堡,后更名西天堡。于是
家乡大名叫西天堡,小时候,我常常觉得很神气,以《西游记》中玄奘求经书为荣,小小得意一番。直到上高中,读过《乾县县志》才知道,此“西天”非彼“西天”也。家乡因位于田家以西,故称西田堡,后更名西天堡。于是,失望之余,也感叹家乡不过是西部平凡到再也不能平凡的一个小小的村庄而已。家乡分为南北二堡,也称南堡子、北堡子。南堡子两排南北朝向的瓦房相对而建东西展开,北堡子两排东西朝向瓦房相对而建南北展开。倘若飞在空中,一眼望去,西天堡完全就是一个“丁”字。
因父母居住在西安,我已多年未回家乡。常常在落雨的日子,抑或寂静的深夜,家乡的影子便不时闪现在大脑里面。象年年经冬破土的嫩芽,春风吹来,绿穰穰地,拥挤一起,参差摇摆。于是,大脑便被这浓浓绿意的乡思拥塞。
1、大石碾
大石碾是村子里一个古物了。
她曾经也风光过。四邻八户家家的米面都是从她洁白的胸口上一粒一粒流淌过去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愉悦地摊开自己,无限深情地“吱扭”、“吱扭”吟唱,和着不远处老槐树吹来的微风。
她喜欢叶子推着磨时动听的轻歌,像涓涓小溪流一样清洁,像初绿的柳条一样温柔。尽管叶子时而歇一歇,揩去月庞似的脸上的汗渍。但是叶子还是唱着,唱着。最后,她小心翼翼地收起精细的面粉。这个时刻,大石碾便感到一种温暖,像母亲的手掌轻抚过自己每一个毛孔。
叶子的父亲在工地大会战时,一脚踩空从岩上摔下。从那时起,叶子便陪着母亲,经受住生活的风雨。在大石碾眼里,叶子就像荒地的一支野花,在凄风苦雨中、在冰雪寒霜里,她不屈地生长,一年一度迎春绽放。
虎子推磨时,大石碾便欢快起来。他不像叶子每每一大早无人的时候静静地来,静静地走。他每次都是在午饭或晚饭后推磨的,他把那一袋子麦子往大石碾上一丢,解开袋口,“登、登、登”迅急倒退,麦子便平摊大石碾一身。
“吱扭扭”、“吱扭扭”,她歌唱着。虎子动作很利索,像疾风一样。“虎子,小翠来了”,每每此时,总是老黑叔端着大老碗在大槐树下开着玩笑,总有一圈闲下来乡亲围着。虎子明知是个玩笑,小翠昨晚刚见面的,今天不会来看他。但为了大家伙高兴,虎子还是停下手头的活故意使劲往村口望着。于是,大伙一阵哄笑。“虎子,啥时办喜事?””虎子,快了吧,面都准备上了”。每当这时,乡村总是沉浸在祥和和喜悦里。
我记事后不久,村里就有了磨面机。大石碾亦光荣退休了。她成了我们这些小人儿捉迷藏的隐藏之地。
记不清那一天,大石碾一角坍塌了,也没有那时四邻八户的笑声和孩童们追逐游戏的情景了。
2、那方池塘
池塘在小村东边,塘边一小径,曲折不平,蜿蜒拐进一所学堂。池塘不大,方方不过300米。四周有柳,环绕池塘,象《西游记》女儿国中娉婷妖娆的女兵卫护着她们的女王。大者两人环抱,小者一人环抱起来也颇为费力。
池塘于我们这些小人儿来说,不是用来洗衣、挑水的,而是用来打水漂,甚至在炎暑之际,扎个猛子冲冲凉的。
我们经常比赛的项目,其一是比较谁打的水漂长、水漂涟漪多。于是,几个小伙伴个个都卯足力气,抡抡膀子,热热身,而后全力平掷出去。大家都瞪着眼珠,一眨不眨,整齐数起来“一、二、三……”。然后就不断地争论着你多我少。记忆中我儿时打水漂从来没有争到过第一,现今人到中年了,见到河水,还是要打个水漂。有时候想想,人在这尘世上活着,多像上帝玩耍时在天河掷出的石子,有的滑行很远,泛出一个一个漂亮的涟漪,而有的则很短暂地就沉入水中。
其二是扎猛子冲凉,比赛的规则则是扎入水中后,看看谁憋气时间长。这个游戏现在学生肯定被严格禁止了,因为它有一定的危险性。60、70年代孩子不“值钱”,该玩玩去,从来没有人去管这种事情,于是,池塘就成为这帮孩子的泳池了。开始学游泳时候,有的孩子被沉在塘底的瓦砾划破肚皮,后来竟也慢慢就凫了起来。我一个儿时同伴后来脱离教坛下海经商了,谈起成功经验,竟然用池塘学游泳来比喻,说“肚皮划破,流流血也就会经商了”,很有意思。
我最喜欢的当属塘边的老柳了。到了炎热的夏季,这些老柳树就成为我纳凉的好去处。每次去上学路经池塘,都要攀上柳树枝桠,找一支枝干较粗的,骑将上去,听知了“吱吱”鸣叫,想想小小的心事,感觉微风中柳条的轻抚。有时竟也沉沉地睡一个大觉,然后头脑清清明明地上学去。如此,老柳树竟是我儿时放飞思绪和午间小憩的一个窝了。
白日的池塘是优美的回忆,然而,冬日早晨去学校却是甚早。那时没有闹钟,也没有通电,月明时候,静寂如水,偶尔一二乌鸦嚎叫,瘆人至极。漆黑无月时,深一脚、浅一脚,恐怕一不小心踩进池塘里,间或听到“比比索索”的一声声响,大脑便“轰”一声,然后,人也停将下来。想起老人说过池塘冬季出过狼,便也惊惧地每次出门带一根粗棍。
冬早去学校确实是儿时痛苦一件事。记得有一次去学校很早,竟然在黑漆漆教室里睡了一觉,才有同学三三两两来了。而后,一起大声背诵起昨日新学的古诗。那时学语文也有一定格式,每篇文章先讲作者生平和代表作,而后是总结段落大意,最后总结主题思想。我们竟也在黑漆漆的教室里回忆一番,记忆的很是深刻。后来想想,那早应该是两三点到的学校,感叹艰苦的环境有时却是学习进取的良机。
池塘东边的土坎上,有一个刻出的神龛,时常燃着香火,很是神秘。那时,有的孩子发烧感冒,时时有去在哪儿“取药”的。小时候自己一直觉得很神秘,到今天,偶尔做梦还是会梦到那个神龛和袅袅的香火……
3、村北小水库
村北500米左右,与郑家接壤处,有一水库,是60年代大跃进时修建的。水库容积实在不大,当时只可以供给三个村蓄水和灌溉之用,后因修建更大的黄家燕水库并没有派上用场,因此废弃了。但这个地方却成为我儿时乃至上高中时的依恋之地。
这个水库现在想来,方方不过500米,深10米余,周围一片不大的槐树林包围。不知道当时槐树怎么栽的,密密麻麻,细的连锨把也做不来,但却是把水库封了个严严实实。每到春季四五月,便盛开成一片白色的海洋,一串串,一枝枝,散发沁人的甜香。于是,便也有乡邻采摘来蒸成菜疙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