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我们乞巧求缘

七夕,我们乞巧求缘

下榻留宾散文2025-12-04 12:43:34
忆起童年,阿婆曾教过:“七月七晚上,躲在老屋背后的南瓜棚下,可以听到天上织女和牛郎的情话。”当时约五、六岁的我们,信以为真,又想听听大人的情话都说些什么,就相约兴高采烈地挨坐在棚子下面,最后竟在微凉的
忆起童年,阿婆曾教过:“七月七晚上,躲在老屋背后的南瓜棚下,可以听到天上织女和牛郎的情话。”当时约五、六岁的我们,信以为真,又想听听大人的情话都说些什么,就相约兴高采烈地挨坐在棚子下面,最后竟在微凉的夜风里睡得东倒西歪。第二天,阿婆笑问大家听到什么了,我拼命回想了半天,然后坚定地讲:“好像听到织女说‘宝宝睡着了,快抱床上去’。”
把心托付给月亮,于是我们的爱情便有了嫦娥的神话;把心托付给星星,于是我们的爱情便有了织女的传说。人间的爱情,似乎比天上的爱情更遥远,以至于天上的爱情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然而不论天上还是人间,爱情这东西都不容易获得。“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爱情似乎就是个梦。明知是梦,然而人们热情不减、从不放弃;只因心中有梦,这人间至美至真至善的幻想。
这个梦延续了上千年。年年七夕,女儿家们要在这一个夜晚进行拜月、乞巧等活动,俗称“七夕”(也有称女儿节、少女节的)。
从泛黄的故纸堆里,翻出唐诗宋词。“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诗中表明,七夕节虽是全民参与,然而乞巧的,多是拿针引线的女儿家们;皓月当空,她们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在这晚,女儿家们还要摆出巧果巧盘供奉织女,乞一个心灵手巧,乞一个花容月貌,乞一个良姻佳缘,乞一个长命富贵,乞一个多子多福。
织女是最巧的:心最灵,手最巧。她织出了无缝天衣、锦绣前程,她织出了美满姻缘、幸福生活。相比起来,牛郎就显得笨拙。按传说里讲的,他忠厚老实、本分安命、无争无求,在老牛的指导下,偷走了下河洗澡的织女的衣服,才成就这一段佳话。其实以织女的神力,变出一身衣服来,想是不难的;然而织女嫁牛郎,俨然是国人的集体愿望。
织女的美,深获人心。她的美,不止是仙女的外貌,更有平常儿女的内在。“不爱仙家和帝王,只嫁呆子放牛郎”的织女,就成了芸芸众生最完美、最理想的爱情模版。试想,织女在丢了衣服后,首先是掐指一算(这个动作就连那些混于尘世的半仙、道长或算命士都会,何况仙子),就知道了是躲于不远某处的呆子放牛郎所为。可这一算不要紧,竟算出了放牛郎的忠良品性等诸多可爱来。这一算,还算出了一个千古经典、人仙情缘的唯美传说。
传说,七夕晚对月穿针穿得好的,就能“得巧”,获得巧运、巧缘。
传说,七夕这一天,喜鹊极少,都飞天上架情人桥去了。
传说,七夕晚上听到牛郎织女谈话的男女,可得千年不渝的爱情。
这个中国人的情人节,承载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愿望梦想,千百年来入心成结。国人将这传说口口相授、代代相传。哪怕七夕那天下了雨,人们也认为这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下的是“相思雨”,是情侣的相思泪。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