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山访古
登上岳阳楼,极目四望,八百里洞庭奔来眼底。无垠的湖水像一面硕大的明镜闪着银光,黛色的君山似一枚海螺浮在银光之中,格外耀眼。此情此景,惟有刘禹锡的诗句可以概括:“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君山,
登上岳阳楼,极目四望,八百里洞庭奔来眼底。无垠的湖水像一面硕大的明镜闪着银光,黛色的君山似一枚海螺浮在银光之中,格外耀眼。此情此景,惟有刘禹锡的诗句可以概括:“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君山,古称洞庭山,是洞庭湖中的一个孤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总面积0.96平方公里,恰为国土面积的1/1000,由大小72座山峰组成,被道家列为“天下第十一福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君山的由来有二,一为舜帝之妃湘君葬于此山而得名,二为众多君王幸临此山而命名。
李白诗云:“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道出了君山的诗情画意。君山所承载的不仅是美丽的青螺,而是厚重的五千年中华文化。在我到过的岛屿中,历史最为悠久且最具文化色彩的,当数君山了。君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君山并非土石所造,而是历代诗人用精美的诗句建构起来的一座诗山。歌咏过此的诗人,除了诗歌之父屈原以外,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辛弃疾、黄庭坚、王夫之、袁枚等众多诗人都曾登临君山揽胜抒怀,留下千古绝唱。
君山还是一个故事王国和艺术大观园呢!不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都登临过此地,并留下许多流传久远的故事。轩辕黄帝曾到此铸鼎炼丹,秦始皇曾到此寻鼎封山,汉武帝曾到此寻求仙酒,唐传奇的作者由此获得创作的灵感,民族英雄岳飞在此打过战,平疆大将左宗棠在此题过楹联,洋务派领袖张之洞在此写下了长达400字的天下第二长联,佯狂怪才徐谓和八大山人在此留下了价值连城的书法瑰宝,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和傅抱石也挥毫描绘君山美景神话。
面对这样一座青山、茶山、竹山、诗山、画山、故事山、文化山,这样一个人间少有的洞庭仙境,谁不愿意徜徉其中,尽情遨游呢?
1、湘妃泪
秋风瑟瑟,泪浮君山。
登临君山,迎接我的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银灰色的芦花似美丽的羽毛从苇叶中伸出,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素雅而光洁。绿色的苇叶托着银色的芦花在秋风中荡漾,似碧波卷起白浪,一层层滚向远方,颇有排山倒海之势,极为壮观;又似千万个身穿素服的少女以楚腔楚韵在秋风中悲歌,传唱着三闾大夫深情的《湘夫人》。她们的歌声感天动地,听者无不动容。在我眼里,她们不是植物,而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生命群体。她们不但能歌善舞,而且有着千古不渝的真情。美丽的湘妃有这样一群纯情少女为伴,足以欣慰矣!
踏着历代诗人歌咏湘妃的平平仄仄的韵律,我登上了湘妃祠,拜谒了二妃墓。仰望二妃塑像,庄严典雅,气度不凡。那高一点的,双手相抱的,想必是姐姐湘君;矮一点的,拱手而立的,想必是妹妹湘夫人了。她们眼神凝重,遥望远方,充满期待,饱含悲凉。
我对中国最古老的女性形象献上三柱香,表示深深的敬意。我的思绪穿越时空,回到了4000年前的中华大地。那是一个圣君当政,任人唯贤的时代。尧帝考察三载,将帝位禅让于德才兼备的舜,并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据《史记》记载:“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二妃身为帝王之女,而能谦恭待人,其为人处世堪称妇女的典范。不幸的是,舜在位39年后南巡未归,二妃焦急万分,四处寻找。当来到洞庭小岛时,忽闻舜帝驾崩于苍梧之野,二妃柔肠寸断,泣血而啼,泪洒青竹。她们的悲痛也随着血泪深深地镌刻在青竹上,形成永远褪不去的褐班。二妃悲痛欲绝,万念俱灰,双双投湖自尽,随夫而去。
这是一个感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面对这样的痴情女子,谁不感慨万端,肃然起敬呢?天有情,物亦有义。斑竹已经成为永恒的记忆,将湘妃的深情永远铭记,代代相传。我抚摩着二妃墓旁的斑竹,又似乎看到了湘妃永远无法抹去的血泪以及她们镌刻在竹子上的永恒的爱情。我想,东方女性的性格和魅力是怎么形成的?恐怕应该从尧之女、舜之妃溯源吧!窃以为,湘妃是中国最早的伟大女性形象,她们的品性对中国传统的妇道作出了圆满的诠释。棵棵斑竹既是湘妃坚贞爱情的象征,又是中国传统妇道的形象载体。
遥望洞庭,烟波浩渺,芦苇浩荡。一枝枝素净的芦花在闪光,在盛开,在诉说中国女性的不朽传奇。
2、柳毅井
柳井清冽,银针飘香。
来到君山岛,不可不看柳毅井,不可不品银针茶。君山银针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色、香、味三绝,荣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君山银针初为白鹤寺僧侣所植,故原名白鹤茶。此茶不但味佳,而且冲泡时形态优美,为其他名茶所不及。银针茶冲泡时,先是悬于空中,继而徐徐下沉,三上三下,似白鹤在水中遨游;最后竖立杯底,堆绿叠翠,宛若刀枪林立,酷似春笋竞发,给人一种具有情节性的视觉享受。
君山银针乃天下之极品,须汲柳毅井之水沏茶才能与之相配。明朝诗人谭元春曾驾船30里,专为汲柳毅井之水在岳阳楼烹银针茶,并写下了《汲柳毅井水试茶于岳阳楼》:
临湖不饮湖,爱汲柳家井。
茶照楼上人,君山破湖影。
啊呀呀,多么风雅浪漫的儒生!多么令人神往的品茗风情啊!名泉烹名茶,名楼观名湖,真不知诗人饮的是香茗,还是尽饮一湖风月?
来到君山龙口,只见柳毅井古意盎然,往下看去,漆黑一片,深不可测。据说古人曾用四两丝线吊着一枚铜钱往下放,想测试井的深度,结果四两线放完了,依然未到底部。我真佩服古人的想象力,居然把这口井想象为通往洞庭龙宫的通道,而且由此演绎出一个缠绵悱恻的柳毅传书的传奇故事。
落第秀才柳毅巧遇受夫家虐待的小龙女,并一诺千金为之到洞庭送信,他就是沿着这口井到达龙宫的。洞庭君得知小龙女的处境后,随即把女儿从虎口中解救出来。龙王为了报恩,愿意把龙女嫁给柳毅,可是出于施恩不图报的纯正品性,柳毅拒绝了龙王的好意。结果龙女化身为渔家孤女,嫁给了柳毅。新婚之夜,真相大白,一对好男女终成眷属。这样的大团圆结局自然是最为理想的,既成全了柳毅的完美形象,又满足了中国读者“善有善报”的文化心理。想不到叱咤风云的封疆大吏左宗棠也是个性情中人,他对柳毅的理解是很到位的,其题柳毅传书联可以为证:
海国传旧书,是英雄自怜儿女;
湖山今入画,有忠信可涉风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