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妮(二)

春妮(二)

接待散文2025-03-22 02:47:04
不知什么时候,春妮将我的两本练习本装进了她的红花书包。那时我平时写作的点滴素材。妹妹检查她的书包时,被我发现了。我立即取了出来,并追问和责备她。她嘟着嘴不回我的话,那表情虽是不高兴,但,不高兴的里面仍
不知什么时候,春妮将我的两本练习本装进了她的红花书包。那时我平时写作的点滴素材。妹妹检查她的书包时,被我发现了。我立即取了出来,并追问和责备她。她嘟着嘴不回我的话,那表情虽是不高兴,但,不高兴的里面仍透出知错的味道。
家里很娇惯她,因为一岁时她便离开了母亲,从大城市来到乡下,由她奶奶带着。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谁也不准打她。我父亲特别惯她,要啥给啥。她喜欢吹气球,我在家一个月不到,我父亲替她买的气球不下二十个。吹坏了,就要;不给,就哭。父亲每次上街赶集,都对春妮说:“小宝,今天谁要打你,回来家告诉我。”实际上,谁又会打她呢?一家人都疼她,没娘的孩子、爸爸又不在跟前,能不疼吗?疼都疼不够,谁还舍得打?这个父亲也知道,所以每次出门都是笑着嘱咐的。我的父母也疼爱我弟弟的女儿,但没有疼春妮厉害。弟弟和弟媳妇为此常抱怨父母。抱怨也没用,父母亲认为这不是偏心。父亲:“你孩子有爸妈在跟前照顾,她爸妈都不在跟前,我们不照顾谁照顾?她爸妈要是在跟前,人家也不需要我们这样。”
父母是这样的,兄弟姊妹当然也是这样。
一个家庭总是互相影响的。譬如:春妮对我父亲就敢顶嘴,撒娇。这一是因为父亲过于娇惯,二是跟家里其他人学的。父亲有时不拘小节,不注意卫生,喜欢随地吐痰,吃饭有时要剩几口,吃水饺偏要吃剩半个,放下碗就走了。妹妹们看后就不高兴,说父亲,父亲不理,也不摆家长的威风。久而久之,就影响了春妮。
当然,这里面不是说父亲没有权威,孩子们不懂礼节,而是在和谐的气氛中,出现一些不和谐的节拍。这种不和谐,并不影响家庭的和睦气氛。相反,更衬出家庭的民主、友爱、和睦。不管怎样,父亲在家还是说一不二的。
在父母和妹妹们的精心照看下,春妮渐渐长大,并且上了学,字写得还不错。只是缺少培养,父母没文化,只懂得疼爱她,不懂得如何引导她,教育他。
春妮很聪明,也很懂事。母亲说,她天天放学回家都写字,嘴里还叽叽咕咕地念书。不知母亲说的真假,我检查了她的学习情况。语文好些,数学较差。不过,她有一个特长,喜欢画画。可惜,无人指导。故乡的小学,教学质量太差,条件也差,没有桌椅板凳,全由学生自己带去。春妮搬去的是两只小板凳,凳子一样高,这样就造成了她趴着写字的习惯。她还特别喜欢趴在本子上,歪着头写字,这样长了,眼睛要坏,背要驮。我虽然纠正了几天,又有何用?没有桌子,两只板凳一样高,不趴着写怎么写?教室灰暗,室内光线极弱,不趴着怎能看见字?老师大多是临时请的,水平太低,写的字倒笔画多,潦草,孩子们也只能照葫芦画瓢。
春妮就写了不少不规范的字。像“口”字,她只写两笔。左边一竖,她写了一笔,右边应该两笔,她也写一笔,封口的一横,她就是用一勾替代的。我给她纠正,她说:“老师这样教的。”我说:“这样写不规范,应该这样——”我写个样子给她看,她照做了。可是,既然是“老师这样教的”,以后她能不照老师“这样教的”做吗?
每年回家探亲,春妮都要挨我揍一次。今年也是。
一天傍晚,她和邻家的一个小姑娘跳布包包,一不小心把那个小姑娘撞倒了,小姑娘的脸上还擦破了点皮,便躺在地上生气。听其他小孩讲,春妮拉她,叫她,她不起来,脸朝着地,趴在那儿。春妮大概是羞的,或是无奈,也趴在地上,两手捂着脸。谁也不哭,谁也不吱声。其他小孩便站在一旁看。后来邻家女孩的父亲来了,哄走了自己的女儿,又来哄春妮,春妮就是不起来,一拉就打嘟。我去叫她,她也不听。我硬抱回家来,叫她站,她也不站。两手总是捂着脸。我气极了,在她屁股上揍了两巴掌,她仍不起来。我拉她一个耳朵,她哭,不动;我拉她两个耳朵,她惧痛,只得放声大哭站了起来,两手还是捂着眼。我喝令她放下手,不然还要拧耳朵,她怕了,只得放下手,站在那儿,眼皮耷拉着,嘴揪着,伊伊地哭。这次总算她怕了。女孩胆子还是小的,从这天起,我叫她干什么,她干什么,从不敢违拗,当然,心里是不服的。
开学那天,到学校里,她就用一个新本子跟别的学生换了一个气球玩。回家后,被妹妹发现了,晚上就告诉了我。我叫春妮,春妮乖乖地来了。
“我给你买的新本子呢?”我问。
她不吱声,眼皮耷着,嘴揪着。
“你怎么拿本子跟人家换气球呢?气球呢?拿出来!”
她下意识地扫了一眼右边裤子口袋,想掏,我替她掏了出来。一看,原是个旧避孕套。我立马把它甩在桌子上:“谁叫你换的?是人家找你换的,还是你找人家换的?”
她犹豫了一会儿:“我找人的。”声音极低。
“明天把本子换回来。”
“人家能给呀?”她为难了。
考虑到让孩子养成讲诚信的习惯,我没坚持叫换,说:“好,这次原谅你,明天人家要找你换,你就换,你不要找人家了,听到了吗?”
“嗯。”
“下次还这样做吗?”
“不。”
“你是学生,学生不要写字本,要气球能行吗?你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吗?”
“嗯。”
“你今天犯了两件错误,一是拿本子换气球,二是不默字,知道吗?”
“知道。”
“说给我听听。”
她不吱声。
“两件错误记住吗?”
“记住。”
“今后还犯吗?”
“不!”
我又开导了她一顿。她想哭,不敢。站在那儿,一次想跑到我母亲的怀里,被我一把拉了过来,她没敢违拗,又想哭,一只手去揉了揉眼,又想捂着,我猛地把她手拉了下来:“不准捂脸!”
她没敢捂。
过了一会儿,我说:“我明天下午走,中午还要检查你的学习情况,明年来家,你要能升级,门门功课都能考八十分以上,我就给你买新衣服,还有皮鞋,考不好,还得打!能做到吗?”
“人能啊?”她有点为难。
“好好学就能,不要贪玩,每天来家学一个小时再出去玩。”我像一个老师对一个高小学生一样,耐心地教育她,她听得似乎很认真。临了,我问:“我走了,你想不想?”
她不吱声。
“我走你想不想?”我又问。
“不想!”她回答得很干脆,很响亮,似乎不加任何思索,脱口而出。
我只能苦笑笑。是呀,打了人,还叫人家想;骂了人,还叫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