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有小儿初长成
国庆长假到了,今年由于家人都忙,竟然连10月1日这天都是分隔几地。没有相聚团圆,只有电话问声好。和妹妹在电话里聊了一些家常,回到书房,无意间看到孩子最近几天的日记。不是我要偷看,因为我知道即使是父母,
国庆长假到了,今年由于家人都忙,竟然连10月1日这天都是分隔几地。没有相聚团圆,只有电话问声好。和妹妹在电话里聊了一些家常,回到书房,无意间看到孩子最近几天的日记。不是我要偷看,因为我知道即使是父母,也应该在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下不去触碰那份心底的隐私。可是孩子的日记本就放在书桌上,很显眼的位置。我觉得这一年来,孩子总是隔一段时间有意无意地亮出他的心思。仿佛在轻声呼唤:妈妈,给我一点力量。虽是个男孩,心思却也很细腻。看了日记。我知道孩子最近又有心理负担了。月考成绩不太理想,处在青春萌动期的少年眼看着又一年秋叶飘零,校园里那些新增花盆中的花儿们伸出绿叶仿佛要徒劳地留住春色和盛夏,竟然触景生情,善感起来,而这时偏偏有那些不知深浅的哥儿们不知好歹的在花前谈论起花儿一般的她来,让孩子的心好生烦恼。
她是孩子的初恋。
初恋总是让人难忘的。对于孩子们来说,依然如他们的父辈们一样初恋都是一片混浊,一样青涩,但是他们还是向往,还是难忘。一代又一代,也许什么力量也阻止不了这样的轮回。
想起去年,儿子“失恋”了,竟然把痛苦和失望都一股脑儿交给了篮球和电脑游戏,学习成绩也一摞千丈。那段时间,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又急又气。气得是小小年纪,怎能懂得爱的含义?急得是如何想尽千方百计把他往正路上拉。那天,我打开电脑,录下了《带上三句话上路》的片段:
你将要远行,孩子,将有一生的岁月等你去走,我送你三句话带在身边。
“快乐是一种美德
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
为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
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在你的旅途上,孩子,会有许多你没有见过的鲜花开在路边。它们守在溪流的旁边,在风中唱歌跳舞。
不要忽略他们,孩子,我们的眼睛永远不要忽略掉美。你要欣赏它们的身姿和歌声,你要因为它们而感到生活的美好。不管你的旅途多么遥远,不管你的道路如何艰险,你都要和鲜花交谈,哪怕只用你喝点水、洗把脸的时间。
不要看不见满径的鲜花。但我要告诉你,当你沉浸在花香中的时候,不要忘记赶路,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的时间。
你只是一个路过的人,孩子,你要去的地方是前方,你的旅途依旧漫长。你的鞋子依然完整,你的双眼依然有神,你属于远方,而不是这里。
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这条路的前头还有千朵万朵花在等你。你要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哪里,在你没到之前,孩子,不要为一朵花停住脚步。
你去的地方是远方,孩子,你要知道,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我没有过多的给孩子讲道理,道理永远都是给人听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感受道中之理啊!孩子默默的坐在我的身后,我想:他能感受到,亲人的鼓励总会让他忘掉那些青涩的不痛快,而亲人的企盼也是让他奋进的动力吧。虽然孩子还很小。
事情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虽然那个可人儿的消息再也没有从儿子嘴里发出,但是今天我还是从他的片段文字中感受到她留下的气息。
《最是少年青涩时》无意间又翻到叶倾城的这篇文字,因为《阅读》赫然出现了一组醒目的文章,全是描述难忘的初恋。出自历经沧桑的过来人的笔端流泻下的这份初恋,亦是那样的美好,因为他定格在了一个美与忆的交汇之处。
记忆是在时间里渐酿的酒,属于他的便是他的。我无法阻止孩子不受外界的影响,从而再次触碰那个隐秘的痛或者甜。反倒我想起了雪小禅的一段话,很是欣赏:“初恋,不管是以怎样的结局结束,都让人怀念啊!无论两个人走到了哪一步,也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我曾经爱过你。这就够了。有的时候,爱情的缘分只有那么多。曾经爱过你,拥有过刹那间的颤抖和美丽就已经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恩赐了。而曾经爱过的那个人的好与不好,原来你依然在乎,即使已经无关风月,即使已于爱情无关,那是一种心灵之痛。只因为,我曾经那样的爱过你!”
我不知道若干年后孩子会不会也这样想。因为那个曾经的笑脸时不时的拂过他青春年少平静的生活之水啊,甚至有时候还让他消极懒惰不求上进!
我不能过多的干涉孩子,也不能过分的涉入孩子的内心,因为一个男孩子不能仅仅依靠母亲的温情,亲人的鼓励度过难关,如果他学不会用自己的心看世界,靠自己的手和脚丈量世界,行走于社会之中,他注定会是一个失败者,可是旁敲侧击的关怀不可少。否则,漠视会扼杀一个健康的心灵的!
想到这儿,我起身拽起正在看书的孩子:“走。到阳台上给刚栽的桔树浇点水吧。你可要负责一盆啊。等你毕业的时候,它们就会结桔子了。”
小桔树是老公1号那天去橘园买回来的,伴着秋风,三盆小桔树在硕大的花盆中显得是那样的娇小和柔弱。但在我看来却是生机勃勃。朋友说,桔树一年四季都是绿油油的,即使不结果,也能给居室增添生机。
是的,小桔树虽然小,只要精心伺弄,会长大的,那份绿,终会绿了我们的眼,我们的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sf123找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