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怀思

对月怀思

伙头军散文2025-04-11 23:31:12
当夜晚悄然降临的时候,一轮圆月也随着悄无声息的爬上半空中,遍照着天空下的每寸土地,倒影着每个密密的影子,拨动着喜怒哀乐的情弦,静听着天幕下欢声笑语或者离愁的叹息。静静地坐在草地上,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月亮
当夜晚悄然降临的时候,一轮圆月也随着悄无声息的爬上半空中,遍照着天空下的每寸土地,倒影着每个密密的影子,拨动着喜怒哀乐的情弦,静听着天幕下欢声笑语或者离愁的叹息。静静地坐在草地上,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月亮,幻想着传说中月亮上怀抱玉兔的嫦娥,此刻在广寒宫里忙碌些什么,是不是在清冷的月亮上中静静的俯瞰着人世间的繁华,或者是感应着人性的对话。可是,除此之外她又能做什么呢?望着朗朗的明月,目光没有丝毫的游移,它好美,好亮,它清高至上,遍是清愁!苏轼对它高举酒杯,品悟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生境界。李白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独自品味淡淡的月思。“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古人如此,现代人亦如此,于是我也只能在中秋之夜,品尝“月是故乡明”的幽思!“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情此境,我的思念由淡淡的惦挂转为浓烈的秋思,真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人的先见使我不得不承认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没有可见的丝线却有千思万缕的无形情丝,剪不断,理还乱。那份愁思谁能道得明呢?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朝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对月别有一番领悟,宋朝张先也有“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可见月无论在古代还是现在都是人心目中的美好祝愿。古人也曾幻想出“月下老人”,掌管着人世间的爱情,如果真有此神的话,那么我所坐的草地上的一对对情侣,都在默默对月祈祷,那么万能的月神是否有所感应而让所有的善男信女有情人终成眷属呢?“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月,轻洒万缕清光,却牵动着多少古今人的思绪,尤其是在外的游子,围城内外的善男信女们,还有一颗颗盼归的心……,深怀千丝情思,却在那一幢幢无奈的身影上转化为现实中的一声声叹息,真的只能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了。这份期盼下的愁绪谁又说得清呢?
明月当空,皓月千里,月色皎洁,在黑夜中映现着一大片绿的影子,在绿的影子上也透射着斑斑树影,也许那斑斑的光点就是一份份美好的祝福,而那圈圈的黑影就是一份份的幽思吧。古往今来,事物都具有着它的两面性,中秋如此,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对月怀思,赏月默祈“月圆人圆事事圆”。和众人一样,举头望着那一轮明月,融入那片清辉,往事侵袭心头,思绪插上隐形的翅膀,随着月色驰骋时空,轻含几滴清泪,是思?是愁?是无奈?亦或是感动?言语无法表达月下的情思,也许只能在今晚的中秋感悟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之境,并托明月寄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标签
相关文章